《心经》全文字,统摄了佛经的所有内容。从历史上看,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就属《心经》。除此之外,与它互为映照的《金刚经》,同样流传甚广。众所周知,《金刚经》讲究的是一个“空”字。很多人由此认为,《心经》也是讲的一个“空”字。从佛学智慧的意义上说,可以这样认为。但是云来觉得,《心经》真正的智慧,就藏在标题的这个“心”字中。很多人喜欢从经文中去领会各种智慧,但是却不知道,佛家文化很多的内涵,虽然称之为“文字功夫”,但是其意义,却在文字之外。从《心经》的本意来说,它是让人如何去体悟里面存在的修行智慧。那么,真正修行,就与人的心有关。虽然文字表面提及了事物的空与色,而里面的意义,却不在空与色本身当中。特别是里面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很多没有读过《心经》全文的人,也都知道。也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普遍被人认为是《心经》的核心内容,并被修行者奉为圭臬。往往一个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到事物的表面当中去。这与他平时的学习方式密不可分。比如有人看这句话,觉得事物存在空相,甚至人们想象中的空,也在色的范畴之内。所以,在具体对待事物的时候,就容易在其中徘徊。比如很多家长给孩子辅导功课,当孩子不听话时,有的家长就不停地“念经”:“这是亲生的,是亲生的,不要生气。”或者念着:“现在孩子调皮点,大了就好了,不生气,不生气。”有人觉得,当自己学了《心经》后,能够以这种开阔的胸襟看待事物,就是认识到事物空色的缘故。在他看来,第一,孩子是亲生的。这是事物的“相”,不要被惹自己生气的那些东西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第二,现在对于未来来说,任何事情都是空。只要忍耐忍耐,很快就过去了。这两种情况,都能让自己的心情,达到一种平复的效果。在真正的修行者看来,这是陷入到事物的表面中去了。不过,有这种领会与运用,也算是很不错的。从各个角度来说,这两种对待方式,都存在积极的因素。剩余43%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1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