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再热也不能这样给孩子降温,太伤身体了
炎炎夏季,在室外走一圈就仿佛要热到融化了。有时候,为了让宝宝能凉快一些,家长除了会开空调外,还会做以下的这4件事来帮助孩子降温。 然而,夏季做这些事,每一件都对宝宝有伤害,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快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一、冷饮来降温 夏季与冷饮、冰淇淋更配,一口下去透心凉心飞扬。 但是,对于肠胃比较弱的宝宝来说,不可以经常这样做。冷饮会使人体的胃肠黏膜突然遇冷,导致原来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 除了给宝宝喝冷饮要注意外,夏季吃雪糕也要谨慎对待: 1岁以内绝对不能吃,3岁内尽量不吃,3岁以上适量吃。而且要记住,只有在炎热的夏季,在比较热的环境下才能吃,不要在凉爽的空调房内给宝宝吃冰淇淋,否则双重寒气很有可能会导致咳嗽和拉肚子。 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以及体质来判断宝宝是否能吃冷饮,肠胃不太好、体质不适合的宝宝尽量不要吃;肠胃好的宝宝少量尝试,能提高幸福感。吃的时候要注意,一次别吃太多,别吃太快,饭前饭后别吃,两餐之间较佳。 二、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 有部分家长认为,一开空调宝宝就生病,选择对空调敬而远之;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天气太热,宝宝必须待在空调房内,减少户外运动。 然而,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了,就算是按照这两种做法,无论开不开空调,孩子依旧生病了。其实,真正让宝宝生病的并非是空调本身,而是家长的一些错误行为所导致的。 比如—— 待在空调房内不喝水。空调的除湿功能很强,长时间待在室内不喝水,就容易出现鼻干、舌燥等不舒服的现象。 该保暖的地方没保暖。小肚子和后颈背部都是不能受凉的地方,尤其是在空调房内千万要注意保暖。(详细请戳→天气再热,宝宝的这两个部位也不能受凉) 长时间开空调不通风。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不开窗不透气,室内空气缺乏流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空调温度调太低了。盖被吹空调,对大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对宝宝来说可不是!宝宝所在的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6℃左右。 空调过滤网没有清洗。每年夏季开空调前,一定要清洗空调过滤网,因为里面藏了很多的细菌和灰尘,还可能有一些小虫子的尸体。 所以,别让宝宝24小时待在空调房内。为了防止宝宝在空调环境内生病,除了要注意温度外,最好的办法就是通风透气。 三、满头大汗赶快洗澡 小孩子活泼好动,出汗要比大人多得多。看着全身汗津津的宝宝,妈妈总想要快速给他洗个澡,洗去一身热气,让宝宝睡个好觉,甚至有的时候一天洗几次。然而,这样做有害无利,千万别这样做! 首先,宝宝出汗后赶快洗澡,确实会感觉凉快一些。这是因为大汗淋漓时全身的毛孔都是打开的,洗澡时水分蒸发带走了体表的热量,但是对于宝宝来说,他们抵抗不住这样忽凉忽热的温差,就很容易着凉感冒。 其次,宝宝皮脂呈弱酸性,它能保护宝宝远离病菌,经常洗澡用沐浴产品等,会让它越洗越薄。三岁之前的宝宝,一天最多洗一次澡,再勤对宝宝的皮肤真的不好。早产儿更需要悉心照顾,两天洗一次已经足够。 宝宝出汗后,一定不要对着空调出风口或者电扇吹,最好的办法是擦干汗,等到干了之后再用完温水洗澡,洗完后一定要做好干爽工作。另外,宝宝重感冒发热时段、呕吐、刚吃饱、不愿意洗澡时,都不建议给宝宝洗澡。 四、夏季给宝宝狂灌水 老一辈的育儿法认为,一定要给宝宝多喝点水,尤其是夏季,否则容易便秘。 关于这一点,你可能信错了! 宝宝的确是需要补充水分,尤其是天气比较热的时候,需要补充多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直接喝水来补充。 儿科医生说—— 不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它都含有丰富的水分!母乳和配方奶里含的水分有87%,也就是绝大部分成分都是水,足够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孩子并不需要额外的喂水。当你想给他补充水分的时候,喂奶就足够了。 判断宝宝是不是需要补充水分,真正有参考价值的还是观察宝宝的表现,比如有没有嘴唇变干、尿色偏黄、哭泣时眼泪少甚至没有眼泪等。 所以,真的没有必要一到夏天就给小宝宝狂灌水,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吃奶量,导致母乳减少,增加低钠血症的风险,不利于生长发育。 家长要多留心宝宝缺水的信号(详细请戳→妈妈注意了!这5个症状说明宝宝缺水了,等到渴了再喂就迟啦),别等到宝宝真的渴了时才来大口大口灌水。真正渴了的情况下,更应该小口喝水,不应该猛喝。 在照顾宝宝时,家长要注意一点:不能将大人的感受以及习惯强加到宝宝身上,应该尊重他们自身发育的特点。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END- 直接点击下方蓝色字可阅读你感兴趣的内容 防蚊 蚊香 痱子 止痒 淹脖子 夏季护理误区 夏季穿纸尿裤 疫苗 吹空调 开裆裤 爽身粉 游泳 着凉 光脚 学走路 睡不安稳 哄睡误区 何时穿鞋子 哺乳期感冒 奶水少 宝宝头型 宝宝腿型 晒太阳 防晒 1岁内体重 补钙 坠床 断奶 家庭药箱 湿疹 尿布疹 溺水 游泳 一沾床就醒 何时戒纸尿裤 剃光头 学步车 肠绞痛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戒奶瓶 身高 不同月龄喝水量 剪指甲误区 该不该用枕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pzxyxy/1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专家教您正确应对
- 下一篇文章: 哈尔滨又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最详尽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