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了高发期,在此,家长及幼儿园应该做好预防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高发的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幼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科萨A组病毒所致,多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区: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颚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候,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检测孩子的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1、别误当手足口病:手足口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2、别误当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之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两周,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什么是幼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其中以柯萨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夏季是其高发季节

什么是幼儿手足口病?

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脸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

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家长督促儿童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住口鼻,并及时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勤洗澡换衣,将儿童使用的物品在太阳下暴晒消毒。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要让儿童舔手指,不要用手抓东西吃;食物要烧熟煮透,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

(3)保持空气流通,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在家中多开窗通风,保持足够新鲜空气对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去或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家中儿童患有手足口病,也避免带患儿到公共场所活动,以防传染给他人。

(4)家中应每日关心儿童身体状况。如果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医院就诊,并告知幼托机构或学校患儿病情。同时告知儿童不要跟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待患儿康复后再恢复友谊交往。

(5)居家治疗的患儿,应遵医嘱服药,注意休息,待痊愈后方可返校。家长应及时对患儿口杯、衣物等物品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做好这几点,手足口病会很害怕哦!

最后,提醒请家长们配合园所工作,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如勤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到人多的地方去聚集等。防止病从口入,交叉感染,远离各类高发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pzxyxy/1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