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是疱疹性咽峡炎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预防防范措施,对疱疹性咽峡炎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一、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三、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别误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四、如何治疗、护理和预防?

怎么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请及时就医。

怎么护理:

(1)口腔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

(2)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3)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如何预防?

1.做好晨检工作,入园测量体温、观察幼儿手、口。

2.早晨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幼儿园定期检修紫外线消毒灯,每晚一次室内紫外线灯消毒。

3.教室内保持干净整洁,水杯每日清洗并消毒,儿童床、毛巾、玩具定期消毒。厕所随时保持干净无异味,无残留粪便、尿渍。拖把、抹布每天84消毒。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不喝生水。

5.健康饮食,不挑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请家长们重视该病的防控,做好如下预防措施:

1.注意家居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餐具、玩具定期清洗消毒。

2.保证孩子睡眠充足,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劳逸结合。

3.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食物营养丰富、易消化。

4.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洗手,注意卫生,蔬菜瓜果洗净后再食用。

5.传染病高发季节,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6.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晨检工作,如发现疑似病情,医院就诊,同时做好隔离观察工作。

7.如有幼儿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请及时告知班级老师,幼儿园将加强消毒和检疫。幼儿需在家隔离至症状消失、疱疹消退、溃疡愈合后三至五天,回园时需提供病历复印件并由保健室检查后方可入园。

预防传染病,我们应当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守护孩子的健康,需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愿我们的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审核:谢娜

排版:秦聪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