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病人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病了,说上次开的药没吃完就好了,想不起来了,电脑上一查,想起来了,是我下乡疫苗保障工作期间的一个中午下班期间,病人打电话,刚好我吃过饭,说实在话,我怕病人被滥用抗生素,医院,发热病人用抗生素的机率不低,我就让病人等着,医院。

按照流程,血常规,C反应蛋白,核酸都做了。

7月的孩子发热,没有咳嗽,查体:咽腔不红,无疱疹,只有流涕,偶有大便稀,心肺腹无异常。检查结果,白细胞稍高,C反应蛋白稍高,但考虑到孩子第一次发热,还是考虑病毒感染,幼儿急疹可能性大,给予对症处理。

后来随访,患儿热退疹出,再次印证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疾病的治疗,风险与受益同在,愿意接受挑战,愿意冒险,才可能有更大的受益。这些病人我会留电话,而且要随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随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新的症状,或者后期合并其他感染。疾病的发展是动态过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父母要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的观念,接受科学规范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养育孩子,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才能少踩坑。少些焦虑。

今天孩子又发热了,咳嗽,流涕,听诊可闻及痰鸣音,查体,左侧咽峡部可见一疱疹,按照发热流程走一遍,疫情期间必须这样。

患儿目前看来是疱疹性咽峡炎,仍是病毒感染(两次血常规,C反应蛋白变化不大),它与手足口病具有同源性,也就是说,有些血清型的病毒只能引起手足口病;有些只能引起疱疹性咽峡炎;有些既能引起手足口病,又能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孩子目前看有可能只是疱疹性咽峡炎,也许停几天手,足,口,臀部也出现皮疹了,这就是有些可能早期仅仅表现为咽峡部疱疹考虑为疱疹性咽峡炎,随着病情发展手,足,口,臀部可能会出现皮疹,又修正诊断为手足口病,不是医生不会看病,而是这些病毒太狡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院一般情况下不会查病毒分型,首先出结果时间比较长,其次花费比较大,搞科研的才会查具体是哪一种病毒感染的,或者孩子病情危重,医院才检查病毒具体是哪一型。

家长会说我们接种了手足口病疫苗,还会得手足口病?我们接种的是预防EV71型的手足口病的。EV71型比较凶险,会导致脑干脑炎,心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等危及生命。其他类型相对没有这一型凶险。

幼儿急疹、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都是病毒感染,幼儿急疹是DNA病毒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都是病毒感染RNA病毒感染,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可用,所以预防是关键,疫苗接种,少去人多的地方,注意手卫生,戴口罩,学会咳嗽的礼仪。

很多病毒感染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比如疫情这两年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至今没有研究出来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流感病毒感染时可早期规范应用奥司他韦。

看到很多孩子幼儿急疹、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被应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奥司他韦(只对流感病毒有效),阿昔洛韦(对DNA病毒有效,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但不一定都需要用)。

幼儿急疹、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很多时候会有血常规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并非是只有细菌感染时才会升高(小婴儿血常规的参考标准与成人不同),有时候细菌感染血象不升高,反而会降低,这需要有知识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儿科医生结合孩子情况判断。

见过不少幼儿急疹,口服阿莫西林,热退疹出时以为是阿莫西林过敏导致的。

孩子父母遇到自己搞医院让医生诊断,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