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口碑好的医生 http://pf.39.net/bdfyy/zjdy/210716/9192406.html
在浩瀚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之中,有这么一部奇书,虽然全文只有一卷,却是佛家成就佛道的无上圣典,被认为是佛祖所说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的精华与核心。网图虽然全文有多字,但是在这多字中却没有一个空字,更让人惊奇的是,虽然在多字中都没有一个空字,但其通篇所讨论的却又都是有空有关的智慧,这部经典就是在佛教经典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无上圣典《金刚经》。《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家无论何宗都十分重视的一部经典,因为在这短短的一卷余字之中,但是却将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想囊括在了其中,所以如果能够深刻理解到了《金刚经》中所说的要义,也就等于掌握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网图自从后秦鸠摩罗什法师译成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通行本之后,虽然后世不乏译本,但是却都没有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这么广泛流传和影响深远,无论僧凡,这都是公认的文笔和义理都达到了一个高峰的经典之作。《金刚经》自古至今就以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而著称,其中所说的乃是佛祖以即立即破的问答方式,和“解空第一”的长者须菩提为大众开示了般若性空的智慧。《金刚经》中所说的性空幻有,扫相破执之道,被后世公认为是获取佛法正见的基础,也是建立佛教信仰和开展修行实践的前提条件,只要信解受持,深信不疑,自然可以当下开悟,成就无上菩提大道。网图奇就奇在,虽然全文通篇都是佛祖与须菩提长者在为众生开示性空幻有的智慧,用非此非彼、有无双遗的否定之否定,告诉我们修行之人,“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最终都是空的,但是在这余字之中,却连一个空字都没有出现过。在《金刚经》中,佛祖一再强调众生要离一切相,离一切法,才能成就佛道的智慧,因为世间万物在本质上来说都是性空幻有的存在,如果人们执假为真,将本来似梦幻泡影的有为之法认为实有,那么众生便不可能破除心中的成见而认识到诸法的实相,从而圆离四相,证入大道。网图为了使众生彻底地认识到万法皆空的无上妙义,佛祖在《金刚经》中为众生举了许多的例子,比如说三十二相。在佛祖的法报化三身之中,为了垂机设教,佛祖曾学众生示现了三十二相,这本来是如渡河之筏般的过渡之具,是外在的虚妄之相。众生不能执着的以为这三十二相便是佛祖的法身,所以如果是智慧聪颖之人,立刻便会想到,这三十二相本来是无常的虚妄存在,不是实有,更不是佛祖的真如一体之道。网图但是,到了最后,却又不能执着于这虚妄无常的三十二相是假的,因为这样的话,又会陷入另一个极端而无法自拔,在空有二边来回而无法达于中道第一要义的胜谛。所以,《金刚经》对于相、法的破斥是十分彻底的,彻底到什么地步呢?“佛法者,即非佛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告诉我们,即使是可以让我们通达涅槃彼岸的佛法,也不必执着,万法皆法,法皆须弃。网图因为佛法只是破除烦恼,证悟真理的手段,而并不是真理本身,谁如果执着于佛法和诸相而不能放下,那便是刻舟求剑,决定无法成就佛祖所说的万法皆空的无上境界。在经中,佛祖以渡河之筏为喻,一再强调佛法只是渡河通达彼岸的竹筏工具,在到达彼岸之后便应该放下而不可拘泥死守,如果通达彼岸之后还固守佛法,那便像渡河之后还将竹筏背在身上不肯放下一样,都是愚不可及的行为。网图所以唯有具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通达智慧,扫相破执,离相无住,才能做到“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的解脱境界。为什么呢?因为众生之相皆为各种因缘和合而成,本就没有实实在在的众生可得,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既离四相,自然也就无相可破了。网图综上所述,一部说般若空性的智慧经典,却在全文余字中都找不到一个空字,这实在是一个奇迹,而众生却又可以从这没有空字的经典之中,去领悟到空性智慧的无上要义,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佛祖的智慧如海,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认真学习研究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1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