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佛法经典,《金刚经》因其般若思想的核心地位而受人瞩目,凡是佛法修行之人,就没有不知道本经的殊胜的,又因其“既包含了一切宗教性,又超越了一切宗教性”而成为了世人皆知的佛法经典代表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佛法王冠上的明珠。

网图

千百年来,无数的佛法修行之人因信解受持《金刚经》而得感应和开悟,因为其经中所说之道都是妙意尽藏的宝中之宝,随拈一句都可以使人悟入佛法无边的智藏之中,故此,在佛教修行者中素来就有“修心指针,开悟钥匙”之美誉。

《金刚经》从问世以来,就因为包含了大乘佛法的最高无上智慧而受到瞩目,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三世诸佛的母亲,所以从佛教传入中土之后,有无数的佛法修行之人刻苦研习,有各类释、论、疏等心得流传千古,在记载中,唐初时已达家之多,后世之数不可计量。

网图

虽然如此,但是在这千百年来的佛法传承过程中,《金刚经》虽然也为人们所重视,但其地位却始终与《金刚经》中的无上智慧不相匹配。

最后真正地将《金刚经》推上神坛而称王的,是在中土禅宗六祖革新传统禅宗文化之后的事情,经此革新,禅宗顿悟法门奠定了自己的正统地位,而《金刚经》,也因禅宗的辉煌而真正成为了天下人无不景仰的智慧高峰,所有佛法修行者必修的大道明灯,各大宗派普遍尊奉的必读经典。

网图

《金刚经》之所以会成为禅宗修行者的修心指针,首先是因为中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关系,慧能大师起初是因为听人念诵《金刚经》而契入佛法的,在接受五祖弘忍大师的说法过程中,又因为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彻悟本来清净面目而获得传法心印,成为了传佛心印的禅宗六祖。

在六祖慧能大师之前,禅宗的印心经典本来是达摩祖师所传的《楞伽经》,自从六祖慧能大师从《金刚经》中契入佛道至高境界之后,《金刚经》也随着南宗顿悟法门的辉煌岁月而逐渐取代了“《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的传统地位,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也成就了至今不衰的禅宗黄金时代。

网图

作为南宗顿悟法门的开教祖师,六祖慧能大师因为《金刚经》而开悟成佛,对《金刚经》加以重视,是可以想见的,但是《金刚经》之所以会在禅宗修行者的心中占有无可辩驳的地位,还是因为其与禅宗思想的完美契合,非如此的话,也不足以成为禅宗修行者的印心法典和修心指针,不然的话,佛法经典有三藏十二部之多,为什么唯有《金刚经》能傲立于上呢?

《金刚经》全文余字,佛祖以即立即破的智慧为众生宣讲“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的空性智慧之旨,告诉众生,无论是有还是无,都不能生起执着之念,应该要有无双遗而入于中道第一义谛,最后法我皆我、空有不二的智慧,才能得到究竟般若波罗蜜多的涅槃圣果,其主旨只有一个“空”字。

网图

而南宗顿悟法门的禅是什么呢?禅是自我,是我们的自心本性,是清净无染的本来面目,禅是生活、是艺术、是生活的哲理,也是幽默,归根结底,禅所表达的智慧境界,同样也是一个“空”字,只是这个“空”字,更自然,更能让世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与世人的距离似乎也更近,但其主旨则是一样的。

众生日夜无休的攀缘于三毒六欲之中,心中充满了无明妄想,念念追逐于外欲,禅宗修行者所要做的,就是去透过生住异灭、迷悟染净的相状,灭却诸般妄想生灭之心而独得真如之道,以求返本归元,与佛印心,而这,岂不正是佛祖在《金刚经》中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之智慧吗?

网图

众生之心,原本清净无染,自性即佛,圆满无缺,只是被无明障蔽而难以见得自家本来面目,可是,烦恼是他,菩提也是他,禅修之人所要做的,无非就是透过修行证悟而返归自性,证得不生不灭、灭度无常颠倒的无生法忍。

了了尽性而入于《金刚经》所说的空性境界,打开禅宗修行者的自性,进入到无量无边无限的时空之中,从而入于不可思议境界。

网图

因此之故,《金刚经》之所以能够成为禅宗修行者的修行指针,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何以故?

同气相感,主旨相同是也,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1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