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上新金刚经宗通笺注
福建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39.html< 《金刚经宗通》,明代曾凤仪撰,是对后秦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的注释著作。在历代诸多《金刚经》注释著作中,《金刚经宗通》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地位。 鸠摩罗什译《金刚经》唐代抄本 一 曾氏其人 曾凤仪,字舜征,号金简,生卒年不详,明代衡州(今湖南衡阳)人,自号南岳山长。仕至礼部郎中。宗陆象山心学,信仰佛教,持戒茹素,研读经论,与晚明高僧憨山德清、密藏道开有交游,作《金刚经宗通》《首楞严经宗通》《楞伽经宗通》等。其佛学修养得到后世很多佛教界人士肯定,如杨仁山《等不等观杂录》卷二《佛学书目表·般若部》推崇《金刚经宗通》“引证渊博,会通宗旨,文义畅达,震醒聋聩”。太虚法师在《中国佛学》一书中说:“明季居士中,如曾凤仪、钱谦益等,以禅发挥教义。曾作有多部《宗通》。”论及明代居士佛教时亦谓:“复有周海门、袁中郎、曾凤仪、钱牧斋诸居士,皆宗说两通,道观双流,各就所得,著书立说。” 二 《宗通》之独特 文本来源上,《金刚经宗通》以鸠摩罗什译本为基础,参考北魏菩提流支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代玄奘所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七七《能断金刚分》,融合南北朝至唐代多种《金刚经》译本。 思想内容上,打破一般通行本对《金刚经》三十二分的结构,以曾氏十分推崇的天亲菩萨造、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中“断二十七疑”为核心纲领,对《金刚经》的行文逻辑、思想内涵等作出新的阐发。 具体阐释上,《宗通》节取宋代长水子璿(子璿为北宋华严宗高僧,其《楞严义疏》《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等对后世佛教思想发展影响巨大)《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一书之精要。此外还采纳题为梁傅翕所作《傅大士颂金刚经》、功德施菩萨所造《金刚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等以偈颂方式对《金刚经》所作的阐发文句。更重要的特色是,《宗通》广泛采集禅宗语录相关机缘语句,予以会通解说,体现出中国人对《金刚经》的独特解悟和发挥,对于理解《金刚经》和禅门语录思想具有双重作用。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 行文结构上,《宗通》亦有独特的阐释方式:先引《金刚经》经文(以鸠摩罗什译本为主,综合了菩提流支及玄奘译本);其后引证《傅大士颂》加以阐解。作者的解说部分一般以“通曰”引领,先简练概括经文大意,再引证、会通弥勒菩萨偈和《金刚经刊订记》《破取著不坏假名论》相关内容。最后引证禅门中与对应《金刚经》经文思想、内容相关之公案或语录,以三言两语作出精彩点评、总结。这样的处理,融会贯通了《金刚经》的几种重要译本、注本以及禅宗语录对《金刚经》的发挥,称之为“宗通”确实是名副其实的。 三 《笺注》之说明 《金刚经宗通》正文七卷,附录二卷,此次整理以光绪十一年金陵刻经处本作为底本,以卍续藏本为主要参校本,同时对所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金刚经纂要刊定记》《金刚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及禅宗语录等进行核校。对书中重要引文、佛教名相概念、疑难字词等作出笺注,以助于对《金刚经宗通》佛学思想的理解。 本书第八、九两卷为曾凤仪所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偈释》,将唐代义净所译、署名无著菩萨造《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和菩提流支所译、署名天亲菩萨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中的偈颂合二为一,并作出全面阐释和解读。 另编两种附录收在书末,以供参考。附录一为散见于方志、寺志、佛教典籍和文人别集中的曾凤仪诗文和涉及曾凤仪的相关资料。附录二为引用书目,对笺注使用的佛教典籍及其作者、版本等作出说明。 (本文根据《金刚经宗通笺注·笺注说明》整理) 《金刚经宗通笺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明]曾凤仪撰张培锋笺注 繁体竖排 32开平装 -7---0 内容简介 《金刚经宗通》是明代曾凤仪撰写的一部《金刚经》注本。本书经文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为主,同时参考北魏菩提流支和唐代玄奘译本,打破一般通行本采用的三十二分的结构,以天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所示“断二十七疑”为核心纲领;注文则节取长水子璿《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精要部分、傅大士之偈颂,又广泛采集宗门语录中相关机缘语句予以会通,揭示《金刚经》的思想内涵。本书特色明显,对于研究宋元之后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次整理,以光绪十一年金陵刻经处本为底本,校以咸丰三年本、《卍续藏》本及商务印书馆年刊本等,并对书中出现的重要典籍、人物、名相概念等作出简要注释或解说。 作者简介 撰著者:曾凤仪,生卒年不详,明代衡州(今湖南衡阳)人,字舜徵,号金简。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仕至礼部郎中。宗陆象山之理学,后信仰佛教。著有《首楞严经宗通》《楞伽经宗通》《金刚经宗通》等,与晚明高僧憨山德清等有交游。 笺注者:张培锋,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攻唐宋文学、佛教文学与文化,出版《居士传校注》(中华书局,年)、《佛教与传统吟唱的文化学考察》(天津教育出版社,年)、《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宗教文化出版社,年)等学术专著,另有《一本书学会佛教常识》(中华书局,年)等普及读物。 目录及版式图 《居士传校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清]彭绍升撰张培锋校注 繁体竖排 32开平装 -7---3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代彭绍升著。以列传体裁记载东汉至清康熙年间在家奉佛的男性居士人事迹,记事详备,不囿于宗派,广泛征引内外典二百余种,被公认为研究中国居士佛教、士大夫佛教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次整理以乾隆四十年长洲彭氏初刻本为底本,以光绪本、赵嗣沧点校本为参校本,对《居士传》全文进行校注,并附“参考书目”“人名索引”,为阅读本书提供了极大便利。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金刚经·心经》(佛教十三经) [马来]陈秋平译注 简体横排 大32开平装 -7---7 《金刚经》和《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同样是其核心思想,但二者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金刚经》的“对外扫相”思想集中体现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句上,对内破执则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点睛之笔;《心经》则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两部经典都从扫外相、破心著的角度去说“空”。 原标题:《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上新:《金刚经宗通笺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10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简述金刚经讲的是什么金刚经的本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