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及全文翻译

金刚经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灵遁者翻译:

释迦牟尼:“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如来不以圆满完整之相,才能证得正等正觉无上妙法。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以为佛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无所得,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原来没有我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法也是非法。这就是说对空也不能执著,“无断无灭”,说空又要超越空,所以告诫须菩提也不要说“诸法断灭”这种把“空”绝对化的话,那样的话,诸修行者会失去信心,失去方向。也有的版本中第一句话中没有“不”字,那这段话就成这样:“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表面上看似乎更容易理解。

金刚经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灵遁者翻译:

释迦牟尼:“须菩提,如果诸修行者以充满恒河沙那样多的七宝世界来布施。又如果有人,知道一切法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的话,就能安心,持戒修无上正等正觉心,那这位修行者胜过前面布施所得的功德,须菩提,因为诸修行者不受福德的缘故。”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菩萨不受福德,这话怎么说?”

释迦牟尼:“须菩提,菩萨所作的福德,不以为真实有,不贪恋执著,所以说不受福德。”

金刚经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灵遁者翻译:

释迦牟尼:“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就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平常就是如来,这样的人是不了解我所说的义趣。为什么呢?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虚幻相,如来实相如如不动,无所从来,也无所去,非平常非不平常,所以名叫做如来。如来是来了,还是没有来呢?它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超乎常态。”

#百家新收益#

金刚经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释迦牟尼:“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灵遁者翻译:

释迦牟尼:“须菩提,如诸修行者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怎么看?那样多的微尘多不多呢?”

须菩提:“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只单纯见到微尘众多的表面现象,以为它是实有的,佛就不举说微尘众多这件事例。为什么呢?佛举说微尘众多,只是名叫做微尘,而非实相。世尊,如来举说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们透过三千大千世界,观虚幻,悟实相,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如来。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以为世界是实有的,就是执著众缘和合的一种现象,如来说众缘和合的现象,就是虚幻的众缘和合的现象,只是名叫做众缘和合的现象。须菩提,众缘和合的现象,那就是本来没有也本来不可说的一种现象。但是凡夫只贪恋执著在现象上。“不可说”是一种哲学态度,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就是:“不可说”,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逻辑哲学论》。从现代数学角度,去理解不可说。再回过头来,读《金刚经》的“不可说”。

本文为独立学者灵遁者整理翻译,全文2万字。免费分享与佛学爱好者,全文私信索取。编辑翻译不足之处,请包涵。

补充阅读:西天“四七”印度的二十八祖:摩诃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优婆氇多、提多迦、弥遮迦、婆须蜜、佛陀难提、伏驮蜜多、胁尊者、富那夜奢、马鸣、迦毗摩罗、龙树、迦那提婆、罗喉罗多、僧伽难提、祖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阁夜多、婆修盘头、摩孥罗、鹤勒那、师子尊者、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罗、菩提达摩。

6、东土“二三”中国的六位祖师: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自从六祖惠能大师以后,为了要息灭争端,只传法印,不传衣钵。

7、小乘佛法度己,大乘佛法度人,上乘佛法既度己又度人。小乘佛法信仰罗汉,大乘佛法信仰菩萨,上乘佛法信仰佛陀。罗汉利己不利人,菩萨利人不利己,佛的最高境界则是利人又利己。从菩萨到佛的进级,只差最后一步,那就是度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1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