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

目前南宁市已进入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季,请家长朋友们在做好新冠肺炎个人防护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平时注意观察孩子口、手、足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

疾病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柯萨奇病毒A组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最常见。主要要通过密切接触及粪-口传播,其次是呼吸道传播,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以夏秋季节最多。多发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为3—7天,一开始是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会在口腔粘膜等部位出现疱疹,手心、足心及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多在一周左右痊愈,少数患儿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魔脑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1.做好日常的通风消毒;

2.不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

3.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变化,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5.孩子一旦患手足口病,应等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经校医查验方可复课。

疱疹性咽峡炎

疾病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到手、足、臀部出现疱疹为手足口病,应注意观察,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潜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每次外出回来应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洗双手;

2.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手卫生,照顾孩子时经常清洗双手;

3.流行期间家长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口腔有无异常,如发现孩子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措施

家庭防护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幼儿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幼儿,不要接触其他幼儿,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幼儿膳食营养,注意食品安全,饮食锻炼搭配平衡改善体质。

7.幼儿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开取痊愈和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幼儿园相关预防工作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幼儿园也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1、建立定时排查常规:在入园离园、早点、午睡后的时间,检查儿童的手部、足部、口腔三个部位是否有红白点,如果有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要求家长带孩子就医,防止疾病的蔓延。

2、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幼儿园的老师会与孩子的父母一块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应定时的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

3、定时消毒: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增加消毒频率。

4、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幼儿园里的教室时刻保证通风良好。在早晨孩子还没有来的时候,教室提前通风。

5、幼儿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可以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在饭前饭后检查小童鞋们的手是必要的。

6、注意饮食:幼儿园的饮食做了严格的检测,另外在特殊的时期,给孩子准备一些能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幼儿园会为小朋友提供干净卫生舒适的环境,同时希望家长们能够与我们共同配合,加强小朋友在家里的卫生保护。为了小朋友的健康我们共同努力!

幼儿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pzxyxy/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