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须学习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高发
问:为啥放在一起谈?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可发生于全年,夏季和早秋是高发期。二者都可能出现发热、咽痛及口腔和咽峡部的疱疹,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两者病原谱相似,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但疱疹性咽峡炎病原谱较为广泛。也有认为“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是EV71等肠道病毒感染的不同类型或阶段”。 问:孩子会有什么表现?两种疾病一般都伴有发热,可在口腔内见到疱疹、溃疡。尤其病程初期手、足未出现皮疹前,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摘一部分简单的内容做对比,当然太专业的医学知识妈妈不需要懂,交给医生来鉴别。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好发年龄 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高发 1-10岁的儿童 表现 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有的患儿在臀部皮肤也可看到红疹。很少数患者会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会导致死亡。 口腔内疱疹、溃疡、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一,有些孩子病情比较重,高热持续不退。 小婴儿可表现为拒食拒水,口水增多明显。年长儿常会说咽痛。 简化一下:只有嘴里出疱疹,就是疱疹性咽颊炎,如果身上出现皮疹,就是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粪口或呼吸道 预后 重症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普通预后良好 大多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问:为什么会高发?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常容易有较大范围的流行。两者传染性都非常强,疾病主要经播途径为粪—手—口。生病孩子以及没有发病但携带病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均含有较多的病毒,可污染手、毛巾、水杯、玩具、餐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患儿咽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所以咳嗽、喷嚏等也可造成传播。 患病后不像水痘、麻疹可以获得终身免疫,如果孩子去年患过本病,今年依然可以患病。 问:高发期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1.在疾病高发期,一定要让孩子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家长除格外注意让孩子多洗手外,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因为如果家长感染了病毒,自身可能不发病,但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因为此病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疾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6、就地隔离避免接触。发现有患病征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小贴士当前,手足口病的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主要还是对症处理。接种EV71疫苗是目前预防EV71所致手足口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虽然打了这个疫苗不等于不会得手足口病了,但会降低得手足口病的风险,而且出现重症风险也会大幅度降低。并且EV71除了会导致手足口病,还可能导致疱疹性咽峡炎以及非特异性的发烧,所以打了这个疫苗也可以降低孩子发烧、得疱疹性咽峡炎的风险。 (文:叶雯图片素材取自网络) 叶雯: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儿科临床及儿童保健二十年,年晋升主任医师。系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托幼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儿童健康教育优秀讲师。医院重点学科(儿童保健)带头人,儿童保健中心/母婴健康中心主任。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pzxyxy/1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防治指导
- 下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真有那么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