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深度好文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人活着不是靠身体,而是靠心。有时候,换个心情,你会快乐些。心是一块田,靠自己去播种,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如果你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充满生机的心,你就是播下了快乐的种子,就会收获一颗快乐的心。不苛求别人,不苛责自己。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观,各有各的人生观,各有各的价值观。不随意苛求别人,不盲目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都是一种生活体验。看淡,心情才好,看开,日子才美。看穿不揭穿,讨厌不翻脸。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所以看清又何必去揭穿,讨厌又何必去翻脸。人到中年,成熟的不是年龄,而是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没感觉,而是知道说与不说都一样;那些暗伤,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得了慢慢修复。胸襟决定器量,境界决定高下。人心就像一个容器,装的快乐多了,烦恼自然就少;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然就少;装的满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装的宽容多了,仇恨自然就少。胸襟决定器量,境界决定高下。中年也是一种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得一颗平常心,无时不是快乐;修得一颗满足心,无处不是幸福。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是一种达观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淡泊宁静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无事时,澄然;有事时,断然;得意时,淡然!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守住心中那一季春暖花开,其实,我们想要的幸福一直都在。人生无常,心态最重要。因静而从容,因从容而优雅。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美。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顺意,反而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不在于获得,而在于放下。一些得到,不一定会长久;一些失去,未必不会再拥有。重要的是:让心,在阳光下学会舞蹈;让灵魂,在痛苦中学会微笑。向前走,潇洒些,淡定点。人生并不在于获取,更在于放得下。放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大树;放下一处烦恼,收获一个惊喜;放下一种偏见,收获一种幸福;放下一种执著,收获一种自在。其实学佛修行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能够看护好自己的善念,时刻让自己的心念是善的,只有心念善了,言语和行为才是善的,而善行会带来善果,所以善护念也是可以获得福报的。要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己去控制自己的念头,让念头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被念头和情绪控制着,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念头,一切才能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一切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最难战胜的正是我们自己,而我们自己无非就是我们的心念,我们每天都被自己的念头控制着,被念头牵着走,久而久之我们也就成了自己念头的奴隶,我们很难去控制念头,反而被念头控制着自己。对真正修行佛法的人来说,他们的“善护念”有一个终极目标,即达到如来的境界,“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但是对于还做不到远离红尘的芸芸众生来说,没必要想那么远,我们只要知道怎么开始就可以了。《六祖坛经》中讲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在修行时,做到了不着相,心头不住任何的事情,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和让人烦恼的事情了。当然以上只是我对《金刚经》的一些粗浅认知罢了。如果您也对佛学和《金刚经》感兴趣,那可以一起读一读这套书:图解版《金刚经》、《心经.坛经》。一共是两本本书,《金刚经》它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是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虽然只有五千多字,但是是历史佛教中很伟大的一部经典,被奉为是诸佛之母,菩萨之慧夫,众圣之所依。被世人们誉为是纯明通透、坚固锐利、能打破一切烦恼的佛门至宝,手捧《金刚经》,能断一切苦,经历了千年,它已经深深地融入进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书中的内容,不像是以前的文字晦涩难懂,经典又现代,人人都能读懂,白话详解,传承千年,结合了现代的气息,一读就能懂。还有精美的手绘插图,直观图标形式,把一些隐晦、声色的叙述,都以很清楚的图表方式表达出来了,左右图文,相得益彰。康熙御笔手写《金刚经》全文,武则天为《金刚经》写开经偈,南怀瑾大师评价《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如果你也喜欢佛学,可以买来读一读,能断一切苦楚,净化自己的心灵。多读读这套图解版《金刚经》、《心经.坛经》,诵经的同时为你的家人子女亲友消除业障,积累福报,何乐而不为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bzxkqy/12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经读到只有两个字时,才发现经外还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