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五运六气对孩子身体健康影响分析
01 月 22 日 周 五 年 五运六气对孩子 身体健康影响分析 ■■■ “天人合一”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人生于天地之间,一旦天地发生变化,则人的身体状态也会随之变动,比如地球自传,带来日夜变换,白天适合工作学习等活动,晚上适合睡眠休息,如果违反这个规律,比如经常熬夜,则会对人身体健康有较大的损害,地球围绕太阳转,带来春夏秋冬,春暖夏热秋凉冬冷,人们需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穿衣、饮食。 日夜变换、四季轮回会对人的身体状态产生影响,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体质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有的孩子一到春天就容易感冒发烧,有的孩子一到夏天就不爱吃饭,还有的孩子一到秋天就咳嗽不停。 除了地球、太阳之外,天上还有许多星辰的运行规律也会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古人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观察方法发现,除了一天、一年这种常见的天地运行周期外,还有很多其他周期,比如六年、十年、六十年,只不过时间太长,而且周期之间叠加,有些影响并不是那么容易观察出来,普通人能非常容易的体验到一天和一年的变换规律,但是多数人感受不到六年、十年或是六十年这些稍长一点周期的存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能掐会算、善观天象,并不是因为他是神,而是他对这些天地变化规律掌握的非常准确,知道何时起雾、何时起东风,所以才有了草船借箭的经典案例。 五运六气在中医上非常有用,因为外界变化是导致人身体健康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知道这个变化的规律,则辩证分析就能够一步到位,诊断治愈的效果会非常好。 近期最典型的五运六气预测分析案例是王永炎院士运用五气六运预测年下半年瘟疫的预言。可惜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预言的重要性。年6月2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召开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候选人答辩评审会,遴选流感防治科学家。当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王永炎讲了一段话,他说:“要观天地之象,观万物生灵之象,观疾病健康之象,所以今年大江以南,暴雨成灾,厥阴风木司天已经描述了太虚元象,上半年是比较和缓的,下半年特别是在冬至前后,也就是连续到明年的春季,要有瘟疫发生。” 关于五运六气的重要性,很多医学经典或者医学大家都有阐述。五运六气出自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原文八十一篇,其中有七篇讲的是五运六气,足见其地位。《素问·六节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元代医学家滑伯仁:“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大致的意思是,一个医者如果不了解五运六气,不足以成为一个好的医者,不读五运六气,读遍天下医学处方书也没什么大用。 五运六气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五运六气有一套严格的推算方法,可以直接推算出来,但是五运六气对于健康影响的解读是一件比较有挑战的事情,我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并结合一些业内人士的观点,进行了总结,仅供参考。 年辛丑年 大运:水运不及 司天:太阴湿土 在泉:太阳寒水 年是辛丑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中见少羽水运。岁水不及。属于水运不及之年,将会以寒湿之气主导天运,上半年是湿气重,下半年是寒气重,疾病多由寒湿导致,水不及,还会出现心肝火偏旺。 下面讲一下分时间段情况,仅供参考,具体以遵医嘱为准。 年1月20日—年3月20日: 初之气,主客气都为厥阴风木。加上辛丑年全年的气候特点是寒和湿,所以大体倾向于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水肿等寒湿为困的疾病发生,寒湿利于新冠病毒生存,所以要高度警惕新冠疫情传播。小孩子容易出现风寒感冒、腹泻。 年3月20日—年5月21日: 二之气,主客气都是少阴君火。《六元正纪大论篇》中有明确记载:“二之气……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这个时间段,新冠疫情逐渐缓解,但要注意急性、热性等传染性疫病或炎症发生及防护,流感爆发的可能性很大,可能会有发烧症状的传染病流行,孩子要警惕手口足和疱疹性咽峡炎。 年5月21日—年7月22日: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这个时间段土湿之气偏胜,气候比较潮湿,有可能烟雨蒙蒙,湿漉漉的天气经常出现。脾胃疾病会加重,风湿性疾病会严重,肾虚病症也会很明显。孩子可能会出现不爱吃饭、肚子胀、呕吐、不爱喝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等症状。 年7月22日—年9月23日: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黄帝内经》同样记载多发疾病为:四之气……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天气比较燥,容易出现中暑、大便便血、流鼻血、胸腹胀满烦热、痢疾症状,孩子可能会出现便秘、脾气烦躁、入睡难等症状。 年9月23日—年11月22日: 五之气,主客气都是阳明燥金。主气同客气,金气为要。太阴司天之政,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 本气金运水运金气,湿气比往年干得快,金气盛行,燥化,同时受太阳寒水在泉影响,以冷燥为主。易病燥、肝,皮腠。 冷燥致病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常见皮肤干燥、口渴,易出现高热、头痛、腰背痛、乏力。孩子容易出现咳嗽、肝火旺、半夜频繁醒、干性湿疹等症状。 年11月22日—年1月20日: 终之气,主客气都是太阳寒水。《六元正纪大论篇》中记载:「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要注意腰椎、关节受寒湿,行动不便等问题,同时要做好疫情再反复或变异传播的防护问题。孩子容易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 文章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7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见病的调理四十八面部痉挛面部抖动
- 下一篇文章: 年寒假放假通知及安全教育致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