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心教育卫生保健建阳区水东幼儿园
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与宣传 春夏交替,多雨潮湿,随着气温升高,细菌、病毒也蠢蠢欲动,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爸爸妈妈总是会担心焦虑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中招”。其实,只要家长足够了解预防、护理及免疫知识,就不用“谈虎色变”,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那些事儿~ 01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急性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特征。 ●多发季节:5~6月份或秋冬季节; ●传播途径:通过粪便、呼吸道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性强,传播快; ●易感人群:1-7岁儿童易感,5岁以下幼儿高发; ●病程周期: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是否免疫: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02感染后有哪些常见症状?1.疱疹、溃疡: 孩子的咽喉部会有灰白色的小疱疹,随后这些疱疹会爆开形成溃疡,呈化脓性的白斑。 除了孩子的咽喉部之外,软腭、舌头等其他口腔部位也会出现这些疱疹和溃疡,由于这些病症非常的疼痛,有些孩子会有不愿意吃饭的情况,严重的也会出现呕吐、厌食的情况。 2.发烧、流口水: 如果孩子突然之间发高烧,体温在24小时到28小时之内一下子上升到39摄氏度到41摄氏度,同时伴有咽痛、流口水等症状,有些孩子还会伴有呕吐、抽搐的现象,那么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可能患上了严重疱疹性咽峡炎,医院就诊。 03如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症状大同小异,都会出现发热、口腔内疱疹、咽喉痛、流涎、拒食等症状,流行时间也基本相同。所以家长们经常会把这两个疾病放到一起做比较。 对于这两个疾病的辨别,疱疹位置就是最好的区别方法: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喉咙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另外,两个疾病在皮损、并发症还有病程方面也都有所不同: 04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为良性疾病,病程较短,一段时间内可自愈。治疗以解热镇痛、补液等支持治疗为主。 ●注意口腔护理。嘴巴里有疱疹时会很疼,会影响进食。可以用凉水或冷水漱口,吃一些温凉的流质或较软不需要咀嚼的食物。鼓励患儿多喝水; ●发热一般在2天内缓解,口腔黏膜损害5~6天可缓解。当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时,可口服退热药物降温; ●持续高热、不能进食的患儿则需要静脉补液支持治疗; ●如患儿精神萎靡、持续高热、抽搐,还需注意重要脏器合并症(心脏、肺、脑损伤),医院就医。 05家庭如何做好预防?目前没有“疱疹性咽峡炎”疫苗可预防,宝宝会反复被感染。尤其是体质差、抵抗力弱的宝宝,越容易被感染。所以预防工作真的很重要。 家长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避免与疑似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人接触。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做好家庭卫生清洁工作。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增强幼儿免疫力。饮食上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让孩子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让孩子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抵抗力。 ●要理解和配合幼儿园工作。幼儿一旦出现疱疹性咽峡炎,要告知幼儿园,待患儿痊愈后,方可入园。 ●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成人接触了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后,虽然没有患病症状,却容易携带该病毒并传染给孩子。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 家长要重视预防工作 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证休息充足增强抵抗力 共同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END编辑丨朱姗 初审初校丨王爱花 复审复校丨赖牡丹 终审终校丨范贇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10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疗小课堂疱疹性咽峡炎不能小觑预防
- 下一篇文章: 分不清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一图就能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