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如如不动:《金刚经》中的深刻教诲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在该经的最后部分,释迦摩尼佛称颂受持《金刚经》的功德:”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其中佛陀告诉须菩提,如果有人将满无量阿僧祗世界的七宝布施给众生,尽管这样的善行非常伟大,但是如果有人发起了菩提心并读诵、传授这部经典或者四偈等佛教经典而不被相所困扰,那么这个人所得到的功德和福报更加胜过前者。

而应如何为他人读诵、传授此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即应当不执著于一切相,按住于一切法性空而不为法相分别所倾动。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启发。

1.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让我们首先看看苏东坡是如何做到“如如不动”的?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文化大师之一,对佛学研究也颇深。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屡次遭贬,但他并没有让这个挫折打击自己的信心。

他曾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其中,“八风”指的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共八件事,代表外界对人们情感和意志的考验。其中:利,就是名利;衰,就是衰败失意;毁,就是被人在背后毁谤;誉,就是被人称誉;称,就是被人赞扬;讥,就是被人当面讥讽;苦,就是身心所受的各种痛苦;乐,就是身心所感受到的各种快乐。苏东坡写好之后自感得意,想到与他的一个好朋友-金山寺的和尚佛印分享,二人常在一起参禅论道,交往笃深。所以派书童过江送给佛印评一评自己禅定的功夫如何。佛印从书童手中接过诗作,莞尔一笑,批了“放屁”二字。

苏东坡收到后不由火冒三丈,连夜渡江讨个说法。不料到了金山寺下,却见佛印闭门不出,只留给苏东坡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方才恍然大悟,立即惭愧不已而打道回府了。

2.对现实生活的启发

能真正做到“如如不动”的有几人?凡夫一般的人,每逢遇到好的境遇,都会容易自鸣得意;而遇到讥讽诋毁,一定会沮丧甚至愤怒;一旦处于逆境苦难时,则会感到忧心不已。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压力、挑战和不确定性,在我们面对工作、人际关系或其他问题时,我们经常容易陷入惶恐,不安,患得患失,感觉受伤,以及无休止的自我情绪内耗当中,或许我们也可以从以上苏东坡的诗句中汲取营养。只有通过内心的平静和安定,我们才能够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考验。如果能做到“如如不动“,那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更容易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情绪的波动:当我们能够保持内心平静和镇定时,我们将不再陷入情绪内耗,为情绪所累。

2)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当我们保持冷静和淡定时,可以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3)增强自信心:当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定时,我们更有可能转化负面情绪为积极的信心,并且更容易寻找幸福和成功的方式。

3.“如如不动”对我们的开示

因此,“如如不动”开示我们,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在面对外界的毁谤也好,赞誉也罢,都只需要平静下来,“静观其变”,始终保持内心的安定和平静,并通过强大的内心力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应对这些变化,就会有机会出现。无为而为,就能达到目的,平静是自然之道,一个人的静气就是福气。

能把你自己困在牢笼里的,根源都在自己心。你的心越大,你就越不执着。正如佛家讲的一句话“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当我们内心平静时,对于外界的变化会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当我们的内心不稳定或容易被外界环境左右时,我们就会感到焦虑、疲惫和烦恼。因此,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以达到平静、愉悦的状态。

《金刚经》中最后讲为什么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果我们同时能领悟这句话的深义,或许才能真正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让我们一起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继续探寻其中的智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zz/1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