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宝现在14个月,从出生到现在一共发过3次烧。第一次是他8个月的时候,幼儿急疹,最高39度;第二次是13个月,疱疹性咽峡炎,连续三天高烧40度;第三次14个月,中暑热伤风,最高39度。孩子的每一次高烧,都是自身免疫系统的更新与提升,这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末日降临。当然,孩子生病对于妈妈们来说,都是一次精神和生理的双重煎熬,而对于我来说,还有第三重煎熬------就是与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持续斗争!

我想重点说一下第二次发烧的战斗过程,因为这次特别有代表性。

宝宝凌晨4点突然开始浑身发热,体温甚至可以用“滚烫”来形容,足有39度5!等到第二天上午已经烧到40度,去医院验血,中性粒细胞高,嗓子红肿有两个小泡,医生说:“没错,就是疱疹性咽峡炎了。”接着开了一堆抗病毒的药和退烧药还有雾化治疗。

回到家,我心里没底,开始上网查疱疹性咽峡炎,了解到这个病的症状表现为突然高热,病毒复制期3-5天,这几天会持续高热,之后嗓子里的疱疹化脓、溃疡,烧退,持续两周左右痊愈。孩子在此期间由于嗓子溃疡会难以吞咽水和饭,每次吞咽都会哭啼不止。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该病毒属于自愈性疾病,来得快、反映强烈,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就像感冒吃不吃药一周也会自己痊愈一样。因此,那些所谓的抗生素、抗病毒能预防感染、好得更快的说法纯属大人的过度护理,过早服用抗生素会导致孩子体内菌群紊乱,再严重还会导致霉菌感染,反而加重病情;而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喷雾,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也抑制了细胞复制,会带来一些很可怕的副作用,比如致癌等。

所以,我决定就此告别它们,用自然疗法(物理降温+补水)帮助宝宝自愈!顺便分享物理降温的几大妙招,效果显著:1.自制冰袋。冷藏袋装鲜奶,用纱布包裹,医院冰袋无差,放在宝宝的大腿下、腋下、脑后(也可拼个冰枕头),帮助宝宝调节体温、散热。2.十分钟泡脚。宝宝清醒时,打盆水让宝宝坐在小凳上边泡脚边擦拭身体,孩子边玩水边完成了降温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要观察孩子是否有惊厥现象,我家孩子烧到40度时睡觉会突然性哆嗦一下,这就是惊厥前的预兆了,此时必须要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有的孩子39度甚至38度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你就要在体温38度以上时服用相应退烧药,切忌盲目抵抗一切药物的愚昧想法。补水在这个过程里同样非常重要,高烧特别容易让孩子脱水,适当补充电解质水、维生素C也是需要注意的。

了解以上并坚定信念后,新问题又来了。在传说中前3-5天病毒复制期的高烧阶段里,即便一直物理降温,孩子也会高烧不退,精神打蔫并伴有各种哭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家人们也会不断地质疑你的护理办法,不停在耳边小声提醒你:“要不然吃点消炎药吧”、“医院打吊针吧”、“要不然再去让医生看看吧”,这时候咋办?是听从他们的建议,就此结束之前的努力还是在质疑中前行呢?我的选择是后者,用“装聋”的办法对抗老人们的担忧,这个办法真是特别有效,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强大,把那些动摇你的想法都过滤掉,用更精心、科学的护理去照顾宝宝,家人们就一定会相信你、支持你,同样,宝宝也会用更强健的身体回报你!

这就是我家宝宝不吃药的小故事,很普通却很难忘,故事不一定值得效仿和推广,只是希望滥用抗生素现象离我们越远越好,所有的宝宝都能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zz/1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