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中医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910457.html

前两天,朋友圈里被各大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刷了个遍,突然想到再过两个月,又有一波小朋友要进入幼儿园,而即将面临分离焦虑的,除了孩子,其实还有家长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回想去年提前给团团报名,只是交个定金,出了幼儿园的门,我就忍不住哭了,悲伤地想:“从孩子送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再也不能随时想看到他就立马看到他了,此后数十年,他在学校的时间,都将远远超过在家里……”

01

孩子的分离焦虑

几乎徐州每个幼儿园开学的前几天,一条街以外就能听到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闹声,这样催生了幼儿园门口各种“悲欢离合”的大戏。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

幼儿园新生入园三天内,有分离性焦虑情绪的孩子占60%以上,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新入园孩子,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情绪。

一位在幼儿园工作过20年的老师说:「入园焦虑对于初次迈出家庭的幼儿而言很正常,但,家长在能否在家庭里给予孩子正确指导,则是影响孩子入园焦虑长短的关键。」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曾说过,孩子从出生就在妈妈的陪伴下成长,他们自带一套本能的依恋系统,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身边有人陪伴,被称为“寻求亲近”。

当你离开的时候,孩子会哭闹、抓着你不放手、发脾气……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试图让你留下来陪着他。

换句话说,这些黏人的孩子正在经历传说中的“分离焦虑”阶段。

而且,很多孩子,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充满了未知的懵懂。

甚至有的宝宝在入园一周后才弄明白:「原来送幼儿园,不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了,他们会来接我的!」

所以,化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了解幼儿园是做什么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儿的,到幼儿园只是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短暂的分离」,很快就会回到家里,至关重要!

怎么说?

告诉孩子将会在幼儿园经历哪些具体事情,比如会跟着老师唱歌、玩游戏、吃点心、吃午饭、睡午觉、玩沙子等等。让孩子对新生活有更多想象的空间,充满期待。

提醒家里的老人,不要用“去幼儿园、叫老师来批评你”作为吓唬孩子的方法,避免利用孩子的分离焦虑,加深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和孩子共读入园绘本,共情孩子的焦虑,一起商讨解决方法。

怎么做?

幼儿园新生分两种,一种容易与人建立信任、一种容易与环境建立联系。

如果容易与人建立信任的,那么妈妈就要尽快与老师热情互动,利用家访、观园、电话等机会,让孩子觉得老师是妈妈认可的人、是个可信赖的人,是妈妈的朋友,能够成为新环境中的信任对象。

如果容易与环境相联结的,那么可以带孩子提前去幼儿园走走,拍些校园照片或者制作一本小册子,提前向孩子介绍学校里的情况。

此外,必须提前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尤其是早晨起床时间、午餐和午睡时间。这非常重要!试想别的孩子孩子吃午饭,你家孩子已经开始闹觉,场面该有多混乱?或者别人的孩子在午睡,你娃睡不着在旁边吵吵,老师心情能好过吗?孩子自己也很难融入新环境呀!

和孩子一起挑选书包、枕头、被子、床单、姓名贴(绣)、水壶、室内鞋等入园物品,也是让孩子对新生活充满期待的一个有效方法。同理,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说服孩子搬家、独睡,让他在挑涂料颜色、床的样式时,对搬新家、拥有自己的房间、睡自己的床充满期待。

在入园前,家长还应尽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其实适应能力就是独自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的能力,能够让孩子获得真正的自信。独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很快适应新环境,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别小看这些生活习惯,都是需要孩子手眼协调、手脑并用来寻找解决方法的。并且,哪个老师都喜欢省心的孩子啊!

探了徐州数十家幼儿园得到的经验:妈妈如果再不这样训练孩子,就太晚了

入园当天,要做哪些准备?

孩子需要预判,能明确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会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入园前可以教会孩子看日历,日历上黑色的就是上学的日子,红色的就是放假的日子,每天晚上睡前会告诉他明天是什么颜色的日子。

早上不要催促孩子“快快快”,爸妈自己得提早起床、给孩子讲个故事、读本书,然后开开心心一起出门。

送到学校后,把孩子送到老师手中、跟孩子正式道别,这时候就可以做个魔法亲亲仪式。千万不要偷偷藏起来,或者忍住眼泪扭头就走,走前告诉孩子:今天你吃完午饭、睡玩午觉、再玩一会儿,妈妈就来接你了。别说什么四点五点,孩子是没有时间概念的。

让孩子携带安抚物比如小毯子,或者全家福照片。带自己喜欢的小毯子等安抚物去学校,可以让陌生环境看起来不是那么陌生,给孩子安全感。带全家福照片,是为了让孩子感觉跟父母仍然有联结,如果老师同意,可以睹物思人,疏解情绪。

允许孩子宣泄情绪

面对孩子入园哭闹,很多父母一则安慰,二则物质诱惑,三则大声呵斥。一而再,再而三,孩子依然哭闹,父母终无计可施。孩子上火,家长也焦虑。

入园焦虑,每个孩子表现都不同,但无论轻重,激烈与内敛,孩子的情绪表达,都应被接纳。

心理学家认为:接纳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滋养,当一个人被滋养过后,会体验到爱的流动,这是修复哀伤的能力。

允许孩子有缓冲,允许他们宣泄情绪,是对孩子最好的接纳,这种滋养,胜过一切语言抚慰。

02

家长的分离焦虑

曾经有一段“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爸爸跟奶奶打电话互哭”的视频,刷屏网络。

孩子的爸爸在和孩子的奶奶通电话时,嚎啕大哭不止,奶奶在电话对面也忍不住掉下眼泪。

妈妈在一旁对此又心疼又好笑,只能对爸爸一边笑一边安慰。

旁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开学时。精辟!

其实每年的入园季,

幼儿园墙外都是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孩子进了幼儿园

理想中

家长的表现是这样的

实际上

家长的表现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有网友这样调侃:「如果你在幼儿园外看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张,不要报警,她们不是人贩子,只是孩子第一天入园!」

这些家长的动作是一个比一个夸张,一个比一个搞笑。躲在墙角,躲在栏杆后。家长们为了孩子真是操碎了心啊。

孩子上幼儿园,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第一次让孩子离开了父母的身边。父母担忧都是正常的。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尹建莉老师说: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

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份,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生活窒息。

孩子不是我们的,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迟早要离开我们,开学之前,最需要准备好的是家长!

因为家长的情绪和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尤其对于入园/入校这件事,往往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换句话说就是,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离不开孩子。

很多家长表面上希望孩子可以开开心心去上学、去融入新环境、获得新朋友,但会在潜意识里期待孩子会表现出哭闹、离不开自己、不想去学校的样子,这样会让家长获得强烈满足感和成就感。

反之,如果孩子表现出没有一点儿纠结,很痛快的说“再见”,很痛快的进学校了,家长就会立刻出现失落感,觉得这孩子怎么能这么狠心?怎么就一点儿没有不舍得我的意思呢?

所以,家长首先需要在心态上接纳孩子上学这件事,尤其接纳孩子要从上学开始逐渐独立这个事实。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分离焦虑。如果家长这一步没有准备好,那么其他的事情也没办法很顺利的开展下去。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却很差。

面对家长的焦虑和依依不舍,孩子只会更加郁郁寡欢、惶惶不安。

在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之前,家长们先做好思想建设吧!

03

写在最后

当然,不管孩子第一次入园有多么焦虑伤心,要不了多久,家长们就会完全转变心态……

娃一入园,

咱就解!放!了!

参考资料:超级育儿师、凤凰健康

写过的那些科普文

儿子四岁,邦主这个月大姨妈还没来……

新城控股董事长猥亵女童案:我们拼命保护的孩子,却毁在性教育上

干货

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徐州家长早了解这些,孩子少受罪!

干货

又到夏季腹泻高峰期!这些事情每个徐州家长都该知道!

入徐两年,本地HPV疫苗要不要打?一文全面了解!徐州这些地方都能打!

徐州辣妈邦亲子交流平台

打造属于现在家长们的温暖城邦

群里不定期发放优质福利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