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春夏交替之际,天气转暖,传染病预防不可掉以轻心,其中有两种传染病正在“肆虐”——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爸爸妈妈会瞬间“脸盲”,因为这两家伙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99.99%。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4~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01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

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峡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峡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02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

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2.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03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1.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2.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3.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04

如果中招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1.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2)多通风;

(3)家长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

(2)注意观察呼吸;

是否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

(3)定期监测体温;

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

3.注意护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4.注意消毒

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1)紫外线照射:

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0.5~1.0小时。

(2)阳光暴晒消毒:

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0.5~1.0小时。

(3)家长自身也需消毒

05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因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染,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1.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绝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宝宝接种后,得手足口病的几率会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会是严重的手足口病。

接种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2.加强防御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最后提醒: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或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病儿,医院就诊。

06

园所开展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园所也做了大量的消毒措施,如每日班级老师和保健医生会对孩子进行晨午离园检查;引导孩子采用正确的七步洗手法、多喝温水。

保安叔叔也对幼儿园的大环境进行了消毒;班级老师则会对小朋友日常接触的玩教具进行消毒;如有疑似传染病病例,园所医生第一时间会对相关幼儿采取隔离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及时应对、不信谣言,才能给宝贝最好的保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