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凯里市第五
齐心协力··家园共育 致家长的一封信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春、夏交替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幼儿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如果是在门窗关得很严实的地方,户外的空气很难交替更换,同时在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细菌,病毒的飞沫会在空气中飘浮,幼儿在密闭的环境或人流多的地方,就很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所以我们一定要在通风流畅的环境下活动。幼儿园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流行,因此了解足够的传染病知识对于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希望家长们能配合幼儿园做好季节性流行病防控工作,特别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的预防工作。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它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该病传染性强,四季均可发病,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常通风,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手足口病还是可以预防的。 02 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 1、教育幼儿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熟透后再食用。 2、家长来园接幼儿时要先洗手。下班或外出回到家要洗手洗脸,换上在家穿的衣服后再与幼儿接触。 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做好个人卫生清洁,特别注意手部卫生。打喷嚏、咳嗽、擦鼻涕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 4、多注意观察幼儿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幼儿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医院就诊。 5、加强营养摄入,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幼儿充足的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身体免疫力。 6、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环境差的公共场所活动。还应减少幼儿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03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 1、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生活密切接触者也可传播。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 2、主要症状: (1)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度,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 (2)稍大一点的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小时内发展为水泡和溃疡,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3、易感人群: 它和手足口病是“近亲”,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 04 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时,幼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不流通的场所。外出回家要先洗手。一旦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后,应居家隔离治疗。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同时教育幼儿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温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特别是在幼儿园以外活动过的幼儿,请家长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7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教育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防治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