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立体精准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98.html
《金刚经》为什么以“金刚”为喻?这是用比喻的方式,将般若空性喻为金刚。为什么以“金刚”为喻呢?《摧魔仪轨》中说,金刚有不摧、不坏、不变等七种特征;佛教的公案中也说,帝释天持的金刚有能力摧毁一座大山,但任何东西也无法毁坏它。所以,金刚有个不共的特点:能坏一切,却不为一切所坏。同样,般若空性也是如此,它能摧毁各种各样的邪见执著,却不为任何一种邪见所毁。从这个角度来讲,二者具有相同之处。那般若波罗蜜呢?般若波罗蜜的梵语为“巴热玛达”,意思是智慧到彼岸,或者智慧度。在藏文《金刚经》的前面,本来还有“顶礼一切佛菩萨”,这是遵循藏王赤热巴巾的钦定,以此了知《金刚经》属于三藏中的经藏。在藏文和梵文的部分版本中,本经的全名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汉文中,玄奘、义净也是这样翻译的。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起伏不定、喜怒哀乐,这一切看似实实在在,但你若学了《金刚经》,就会明白:它并不是人生的真相。只有断除了对万法的执著,通达本来无“我”,才会懂得人生到底是什么。要知道,我们痛苦的根源,唯一就是执著。哪怕它只有针尖那么小,也会引来绵绵不断的苦楚。每个人对于执著的东西,得到了,会患得患失;失去了,就伤心欲绝。假如没有执著,任何痛苦皆与你无缘。现在有些人不管信不信佛,口头上都会说不要执著,认为“一切皆空,不执著恶,也不执著善”,进而不辨取舍,做很多事情肆无忌惮。但实际上,他们津津乐道的“不执著”也是一种极大的执著,而且是更为可怕的空执。宁可执著“有”如须弥山那么大,也不能执著“无”如芥子那么小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地断除执著,才不至于误入歧途呢?《金刚经》中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在胜义谛中什么都不存在,善恶也是一种执著;但在世俗谛中,万法会如梦如幻地显现,因果规律毫不错谬,故一定要断恶行善。所以,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我们必须要执著善的、对的,这就相当于渡河的舟船,未到彼岸不能将它舍弃,否则,在河中就把船给扔了,那结果肯定不是好结果。当然,假如你不太懂《金刚经》的经义,它也并非对你没有加持和利益。当自己遭逢磨难、疾病、不顺时,单单是抄写或念诵一遍此经,就有利于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甚至只是把它放在家里,或带在身边,此处也相当于有了佛塔,能够化解诸般灾祸,增添无边吉祥。总之,《金刚经》的功德不可思议,有缘见到它、听到它、接触它的人,皆能迅速斩断痛苦之根,到达永恒安乐的彼岸。这一点,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都会如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1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