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善现启请品有何深意你读到了
《金刚经》“善现起请品”有何深意?你读到了什么? 不要执着于文字相,不要停留在趣谈上。 若说《金刚经》总体讲什么?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自古很多名人的解读也不同,说解空的居多,也有说破有的,这只是角度不同,我们现在读的《金刚经》其实已经隐藏了他的深意,就是完整的经名应该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主要讲的是般若,什么样的般若智慧呢?是能断金刚属性的般若智慧,所以能断诸烦恼。所以如果简称《金刚经》而忽略了般若,则很难达到开悟,因为不以般若智慧就说不清空有。 《金刚经》据梵文原文并没有分段,通常说的三十二品是昭明太子对经文的解读与注脚,昭明太子也就是达摩禅师说的“并无功德”的梁武帝的儿子。其实历史上梁武帝及其后人对经典的解读和传承还是有很多贡献的,包括现在的梁帝忏也是自此开始的。但是很多人认为分段是对经典的亵渎,属于大不敬,所以对昭明太子颇有微词。其实如果通达本义可以有不同的文章分段方式的,就如同一个圆有不同的平均分法一样,至于分成多少分,怎么分,每个人的标准可能不一样,对于读经的人来讲,不能拿着分好的部分当成整体才是。这种区分对于整体重新解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分段,对于流通来讲亦有难度,因为很多人可能读不了这种不分段的文章,所以分段解读只是一种方便的方式。 善现就是须菩提,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善于解空。 《金刚经》是因问而答,有些问题并不是这些弟子本身不清楚,而是需要得到印证,解开众人心中的疑惑而发问的。所以须菩提的起请就是这个缘由。 须菩提问了什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人应该如何修行。南怀瑾的解读是说完“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就已经回答完问题了,后面的“汝今谛听,当为如说”是文字相,而后面的“愿乐欲闻”同样是众生相。 为什么说已经回答完了呢?前面的文章曾经解读过就是“应如是”这三个字,做事应法、如法即是修行,即是般若行,并不是住于空或者有之相。既然发心了就应该让这个愿望能持续的以实现,就是“应如是”。 但后面为什么有要展开来讲呢? 剩余38%未读最低1.29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bbzxyxy/11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刚经给我们的启示
- 下一篇文章: 金刚经何以见如来须菩提云经法相空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