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从深处说,《金刚经》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全人类来说亦是很重要的。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这部经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念经者,喜欢念金刚经;讲经者,喜欢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各宗各派都十分尊重《金刚经》,为其进行注疏。尤以唐宋来盛极一时的禅宗,与《金刚经》更是结有深厚的因缘。禅宗大德,六祖惠能禅师,是因为在街边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激发了他的佛性,后来,他远赴千里之外去亲近五祖,五祖专为他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是他才豁然大悟。《金刚经》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因其探讨解脱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为“佛门的智慧之母”。同时,不学佛的人也能够在其中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所以通常意义上,它也是一本人生哲理典籍。有人问读过佛经以后的念头是什么呢?以往心不能得,如今心不能得,将来心不能得。年龄越大越明白随遇而安四字的诗意,以往的就要它随风而去,今朝今刻的我尽人事听天神。无悔、众人皆知、不贪。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而不得、五蕴炽盛,人生人世间我字做头像,欲迷初心,逃不过八苦。明白了又能如何呢?有一些物品或是躲不了逃不掉免不掉,依然乐在其中的竞逐镜花水月漂亮,为贪嗔好恶怒痴迷。确实是那样,南怀谨在佛经的专题讲座中以前说过,佛经常说的,只不过便是三句话:一、全部相皆是虚妄。《金刚经》里有句十分知名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对境如来佛祖。佛曰,人世间大家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因缘为之、因缘而灭,都并不是真正的存有,全是假相,全是荒谬虚假的,包含我的身体也是这般。由于一切都是假相,全是空的,因此大家不必固执,要借假修真。佛祖当初在菩提树下禅悟证悟的情况下以前说过:奇哉奇哉,地面苍生皆具备如来佛祖聪慧德相,但却因臆想固执而不可以证得。佛告知大家,尽管苍生每个人皆具备禅理,可是苍生欠缺聪慧,贪着臆想,没法看到事情真正的模样。若固执于相,就没法看到自身的禅理,也就无法造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全部皆是无主。《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万法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世间上一切因缘为之的法,都万法唯般诸行无常虚无缥缈,这一点大家应当看透。即然一切终归是空,何必将其挂牵,何必将其住在心中。“应无所住,为之其心”,心里不挂一切事儿在心中,为之其心,生什么心?生清净心、开心心、心存善念、公平心、菩提心,即禅心。就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避开颠倒梦想。内心沒有挂碍,就沒有忧苦,避开一切错乱臆想,常得清静、自得,得到底摆脱。三、全部皆是廉吏。廉吏,耳可闻者曰名,眼由此可见者曰相。大家一般都是会觉得大家眼睛里见到的、耳朵里听见的,便是切切实实的认知和状况,实际上他们仅仅廉吏罢了。如同大家的名称一样,仅仅一个编号罢了,并不是这一人自身。全部皆是为名上的相,并并不是事情的原本。由于事情原本也是荒谬虚假的。尽管一切皆是廉吏,可是大家仅有根据这种廉吏,才可以见到真正的相。因而,大家修佛不必着廉吏,仅有看到诸相非相,才可以看到如来佛祖清静自性。《金刚经》的关键,只不过便是这三句话,悟透福气无垠。佛曰一切法,为度一切心;如果没有一切心,何必一切法。万法离不了其心,一切唯心造,就如《六祖坛经》里说的那般,“菩堤自性,原本清静;但用此心,直了证悟”,我们在修习的全过程中,保证不着相,心中不了一切事,便不容易有那么多的人我各自和苦恼,才得让心里得到底的摆脱、清静和大自在。如果你也对佛法感兴趣,想积累更多福报,南怀瑾大师给大家推荐的这本图说《金刚经》《心经.坛经》,以全新图解形式,让你轻松认识这部伟大的佛经,断一切苦。本书以鸠摩罗什法师所译《金刚经》为原文,进行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通解,让你轻松理解千余年历久弥新的大智慧。。作为国学经典,《金刚经》穷极宇宙,又关怀日常。文中将经文要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入浅出的演说,引发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给你能断一切执念的智慧。本书化繁为简,以通俗易懂的图解形式,将这部经典的要义呈现出来。文字贴切、引发共鸣,插图精美、呼应内文,图表直观、逻辑清晰,文字、插图、图表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营造愉快的阅读体验。即便佛学零基础,也能彻底理解这部经典的大智慧。多读读这套图解《金刚经》、《心经.坛经》吧,为你的子女父母亲友诵经的同时,可以帮他们消除业障,积累福报,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bbzxyxy/1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