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夏季应警惕这类传染病的传播
近期多地出现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增多的情况,医疗机构发布提示目前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高峰期。近期如果您的孩子出现高烧不退、喉咙满是水疱哭闹、流口水、食欲不佳等症状请一定要注意了,要及时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什么? 病原体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疱疹性咽峡炎”跟“手足口病”一样都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患儿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传播。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每年4月至7月是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可达40℃,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为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具体发病特点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为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该怎样预防和治疗呢?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会在一周左右自愈。该病治疗目前无特效药,若无合并细菌感染亦无需使用抗生素,关键是对症处理。 平时要做好预防,做到三勤 一、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二、勤通风。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或者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三、勤清洁。宝宝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宝宝的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撰稿:李琳 初审:贺霖 复审:刘彩凤 终审:丁姗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bbzxyxy/10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保健之窗平潭东升幼儿园关于疱疹性咽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