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前后疱疹性咽峡炎大爆发,做好预防很重
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都是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期。随着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而疱疹性咽峡炎特别容易和手足口病弄混,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的一些知识,以便家长们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呢?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1-6、8、10、22病毒引起,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高危人群主要是1~7岁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症状 潜伏期约为2~4天,常突起发热,热度高低不一,最高可达40℃以上,一般持续2~4天,偶可引起热性惊厥。疱疹破溃后会引起咽峡部疼痛或甚满嘴疼痛、厌食或拒食,可伴有流涎、呕吐、头痛、腹痛或肌肉痛等症状。 在大多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的,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为4~6天,很少会持续2周,偶尔会并发腮腺炎。 如何在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疱疹性咽峡炎暂无特效疗法,病程多呈自限性,一般对症处理即可,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及时就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及早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 01 持续高热 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或高热持续>48h; 02 神经系统异常 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头痛、易惊、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肌阵挛、颈项强直、眼球震颤、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可能会出现食欲亢进; 03 呼吸异常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正常,如安静状态下(体温正常时)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视为呼吸增快; 04 循环功能障碍 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等; 05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血常规中白细胞(WBC)值超过15×/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06 血糖升高 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如何传播 虽然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但亦可因间接经手、毛巾、水杯、衣物、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医疗器械等传播,流行很快,故多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中造成流行。 如何治疗与护理 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无并发症,患儿一周左右即可自愈。 对于患儿,成人可以做适当的护理工作: 1、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 2、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3、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4、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必要时可以为患儿准备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 5、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 如何预防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洗晒衣物;避免带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3、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4、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疱疹性咽峡炎不一定就是手足口病,但也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足口病」,时刻应提高警惕,提高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能力,EV71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温馨提示 如果孩子出现发烧、咽痛、嘴痛、咽峡部疱疹、溃疡等症状,请医院就诊,医院已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请及时与我们保健室或班主任联系,以便我们更好了解幼儿情况,我园将对幼儿实行家庭隔离观察。疱疹性咽峡炎的隔离期应该是从感染后的14天结束,患病孩子是传染源,要避免与其他易感人群接触,医院开具的疾病证明书,谢谢您的配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pzxyxy/5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What疱疹性咽峡炎病毒强势来袭,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