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纯粹的好莱坞特效大片,《哥斯拉大战金刚》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家高科技公司APEX尝试打造一头机械哥斯拉,意图利用人类科技彻底将哥斯拉消灭。然而,哥斯拉感应到了APEX的机械巨兽,开始向人类发动攻击。APEX决定探寻金刚的家乡——地心世界来为机械哥斯拉获得更多能源。地面上,狭路相逢的金刚和哥斯拉因为几万年前的世仇展开激战。战斗中,机械哥斯拉突然出现,将哥斯拉压制,在它即将消灭哥斯拉的最后关头,金刚挺身而出,与哥斯拉合作消灭了APEX公司的机械巨兽,最终两头巨兽握手言和,回到了各自的栖息地。《哥斯拉》和《哥斯拉2》过多地把戏份给到人类,让那些看似高知,行为却匪夷所思的人类主角带领整个剧情,而真正属于哥斯拉的镜头却远远不能满足观众。如今这部《哥斯拉大战金刚》将镜头对准了两头巨兽,人类角色成为陪衬,给金刚和哥斯拉的旷世大战留足了舞台,带给观众一场纯粹的感官盛宴。从年第一部《金刚》诞生,年第一部《哥斯拉》上映,这两部几十年前的怪兽电影创造了直到今天仍历久弥新的怪兽IP,截至4月9日,《哥斯拉大战金刚》票房已经突破10亿元,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也让许多上映前并不看好这部片子的影评人大跌眼镜。诸如《哥斯拉大战金刚》的怪兽电影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未来怪兽电影这个“EyeCandy”还会一直“甜”下去吗?隐喻:“现代”与“后现代”的对抗《哥斯拉大战金刚》这部影片虽然剧情稍显薄弱,但作为一部标准的爆米花电影,全片充斥了震撼人心的搏斗画面和音效,尤其是在影片的最后,夕阳西下,照在废墟般的维多利亚港口,经历了大战后的两头巨兽满身伤痕,互相怒目对视,有战胜机械哥斯拉的胜利喜悦,也有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充满了东方武侠式的美学。这是两头人类想象中的巨兽的对抗,也是反乌托邦的生态灾难与乌托邦式人类美好理想的杂糅。从金刚与哥斯拉走入人类视野的方式来看,不难发现“现代性”和“非现代性”这一组充满文化意义上的矛盾对抗。在年的《金刚》中,一队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探险家在一座海岛上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一头巨型黑猩猩,他们把它命名为“金刚”,并将其带回人类世界供人观赏,在金刚这个巨兽角色的塑造中,体现着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好奇与巨物崇拜、科技初步发展所赋予的探索世界的浪漫想象,以及征服自然、脱离原始的“殖民理想”。在这样的叙事中,金刚这个角色的构建可以说是包含了“现代性”的。原版《金刚》中,金刚追随女主安来到了城市,为保护爱人同军队战斗,爬上了帝国大厦,与人类的飞机展开了决战。最后它摔下了帝国大厦,谱写了追求自由的悲歌。而哥斯拉的诞生则是充满了“后现代性”。在被核武器打击后的日本,辐射导致一只万年前侏罗纪时代存活下来的恐龙化身为更具破坏力的恐怖怪兽在东京肆虐。它象征了人类对于核武器的恐惧和担忧,对于战争造成破坏的反思。哥斯拉的出现同时也是对人类命运和科技进步之间关系的批判性思考。如果要深究其中内涵,哥斯拉大战金刚,这两种分别象征不同思想被从各自文化背景中剥离开来,放在同一荧幕上搏斗,却是构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含义。《哥斯拉大战金刚》这部影片在不需观众动脑的视听体验中,表达导演一种深层次的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考。公式:怪兽电影的制式美学《哥斯拉大战金刚》最大且唯一的卖点就是对于巨兽肉搏场面的刻画,这很容易让观众认为这部影片是“EyeCandy”电影——一种毫无营养,仅在观看时使观众视听层面获得畅快,不会产生深刻思考的影片。事实上,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除了出色的画面和特效之外别无所长的好莱坞公式化怪兽电影,它的优点也恰恰是毫不掩饰地将“公式”摆在台面上。基于此判断,《哥斯拉大战金刚》这一类电影的公式其实很简单:1.故事中的大反派往往是科技公司;2.小孩(弱者)拯救世界;3.赛博朋克风格的视觉表达好莱坞电影中,那些科技公司往往以一种反派的形象出现。《生化危机》中的保护伞公司、《异形》系列中的维兰集团、《侏罗纪公园》中的国际遗传科技公司,他们都试图利用手中或是基因技术或是人工智能的领先科技,达成垄断、毁灭、永生等“邪恶”目的。从另一角度上来说,这也是对于现实社会的映射,民众对于那些拥有垄断力量的科技公司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对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极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pzxyxy/1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