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预

爱防

儿传

童染

健病

春夏季节交替,气温回暖,多种病毒和细菌会大量繁殖,是各种传染性疾病高发季节。目前正值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的时期。因幼儿的抵抗力弱,个人卫生意识也较弱,很容易受到感染。为了切实做好幼儿疾病预防工作,提高家长、教师对传染病防控的意识。从我做起,家园携手齐心协力做好各项预防措施。为给孩子创设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共同努力。下面我们一来起看看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大多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3~10岁儿童。多以突发高热开始,部分会升至39~40℃,伴有头痛、咽部不适等症状,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小时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潜伏时间长。

主要症状:

发热、咽痛、口腔后部黏膜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疱疹常见于牙龈、口唇、上颚。

传播方式:粪-口传播、消化道、呼吸道、直接及间接接触传播

高发季节:夏秋季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多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病程约1-2周,多数治愈后良好。

主要症状:

发热、食欲不振、疲惫、喉咙痛、口腔黏膜出现红点、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传播方式:消化道、呼吸道、直接及间接接触传播

高发季节:夏秋季

家长方面预防措施

1.不聚集、勤洗手:传染病高发期间请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外出回家后一定要认真做好手部清洗和消毒工作。

2.常通风: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干净卫生,每日开窗通风换气,玩具定期清洗消毒。

3.及时就医:孩子如果出现发烧、咳嗽、口腔疱疹、溃疡、口腔黏膜红点、喉咙痛、食欲不振、皮疹、肌肉酸痛等不适,医院就诊,同时务必及时告知班级老师孩子的就诊结果,按医嘱进行隔离治疗。

4.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如EV71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等)

5.提高身体抵抗力:适量的体育锻炼、早休息、均衡饮食。

6.在家自检:

①早上来园前检查孩子有无发烧、流鼻涕、咳嗽等感冒前驱症状。

②检查喉咙部位是否红肿、有疱疹或上颚有无散在红点/白点。

③孩子生病或不舒服及时跟班级老师沟通,如实告知老师孩子的健康情况,不带病来园。

幼儿园方面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晨检过程中发现喉咙有红、白点、疱疹、溃疡等症状我们都会要求幼儿回家休息观察或者家长带幼儿就医。

入园体温监测与手消毒

保健医生晨检

2.卫生消毒:严格执行消毒工作,加强对班级物体表面、教玩具、户外体育器械及公共区域卫生消毒。

每周专业消杀

园内日常卫生消毒部分图片

3.体格锻炼:合理安排幼儿体格锻炼,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包括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我们爱运动

4.习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5.幼儿健康教育:班级开展关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对疾病有初步的了解,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预防。

爸爸妈妈看我们学知识多认真呀!

6.开展教职工培训:对全体教师开展了常见传染病防控培训。

教职工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教职工传染病防控知识考核

温馨提示

夏秋季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请家长们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场所,如需外出请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勤剪指甲,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不喝不干净的水,及时清洗幼儿水杯;适当锻炼,注意营养均衡,提高自身抵抗力。

备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张荣华

审核|张淑君

自由成长乐于探索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bzxkqy/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