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王女士发现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了发热并喊嗓子疼,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同一诊室里有好几个孩子也诊断为此病。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孩子又是怎么传染的?笔者就此采访了保定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

据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专家介绍,今年的疱疹性咽峡炎确实比往年明显增多,有的幼儿园班级患病人数过半。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该病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孩童。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不同?怎样让孩子不得疱疹性咽峡炎呢?孩子得过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了,还会再得吗?幼儿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对此,专家表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起两种疾病的病原体不完全相同,但引起手足口病的部分病毒同样也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一样,主要传播途径有: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和饮用、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疱疹,疱疹部位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等部位,疱疹破溃形成溃疡,此时患儿可因咽痛而流涎、拒食;可伴发热,年龄越小发热比例越高。在婴儿常发生呕吐,高热时可发生惊厥。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均在4-6日后自愈。很少有并发症。手足口病患儿除口腔出现疱疹外,在手、足还有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伴低热或高热,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主要是EV71感染者)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是一组肠道病毒,这些肠道病毒间没有交叉免疫,所以得过一次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后还可能再得。

预防措施:

1、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特别注意不要和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人有亲密接触。

2、家长不要亲吻孩子,不和孩子共用餐具,不要用嘴吹凉孩子的食物;

3、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后,彻底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对于调皮不爱洗手的孩子,家长一定要监督。)

4、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物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6、家长发现儿童发热、出医院进行治疗,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7、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工作,发现病例时,参照手足口病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疱疹性咽峡炎的蔓延。

8、适龄儿童可接种EV71疫苗。

来源丨唐尧网

编辑丨唐心

欢迎积极分享转载!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

▼往期精彩回顾▼

又涨价啦!国内油价将迎年内第八涨

无人机航拍+现场摸排!雄安新区“洗脸工程”深入推进

重要提示!明日起,限号有新变化!

唐尧网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bzxkqy/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