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注意最近别亲吻孩子你被这条消息刷
不哗众取宠,只为记录镁都。有态度有审美,不做作有作为。 粑粑麻麻们,最近你们的朋友圈有木有被这样一条信息刷屏? 不少家长看后都表示“心慌慌”,“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个什么病?!这么吓人! 不过按朋友圈的传播规律,这种格式的信息好多都是谣言。这条信息是不是真的呢?这种病到底又有多严重?特意请教了重庆的权威儿科专家,跟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大家不必惊慌! 重庆医院感染科主任许红梅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从门诊数据来看,近段时间感染两种病的孩子虽然比较多,但也没有到网络所流传那般随处可见的地步。因此,许红梅建议家长只要注意就好,不必太过紧张。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重庆医院感染科主任许红梅: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常见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相对易感染此病。感染此病后,孩子会出现发烧、咽部疱疹、咽部溃疡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关系吗? 重庆医院感染科主任许红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源很像,由同一种病毒引起。并且两种病的症状也及其相似,都会出现发热,咽部有疱疹及溃疡。只是手足口病,还会伴有手足部位疱疹等症状。 手口足病图例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哪个较严重? 重庆医院感染科主任许红梅:两种病很相似。这是绝大多数孩子感染两种病的症状,当然也有一些抵抗力较强的孩子,不会产生发热的症状。甚至有的孩子被疱疹性咽峡炎感染后,变成手足口病。如果非要界定那种病较为严重,那应该是手足口病。因为症状相对较疱疹性咽峡炎多,如果严重还会引起脑炎精神系统疾病。 看完,大家知道这是个什么病了吧?那么,朋友圈说“都不要亲吻孩子了,换种爱的方式吧。”网传这种病又叫“亲吻病”,是大人通过亲吻把病毒传染给孩子的。真的是这样吗? 亲吻不是主要传播途径!!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一样,其实一年四季都有。主要靠唾液传播。许红梅说,感染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娃儿,基本都是和娃儿耍,比如在小区大家一起耍感染的。 孩子在玩耍时,可能会把口水沾到手上、玩具上,从而不慎导致其他孩子感染。最近,网络上很多人称家长随意亲吻孩子,是导致孩子患上此病的主要途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群体为孩子,正常成人是不会携带这种病毒。不过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家长少亲吻孩子也没错,毕竟孩子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比较低弱,难免不会感染其他病毒。比如支原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染给孩子。 预防如何避免感染此病?和手足口病一样,疱疹性咽颊炎也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用药治疗。就像普通感冒一样,所以家长不用太紧张。 许红梅说,这个病的自愈周期一般是一周。因为是病毒感染,所以不需要用药,家长更不要使用抗生素。但是在孩子患病期间,要注意口腔卫生。此外,还要注意护理,因为咽部的疼痛孩子可能不愿意吃东西。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多喝凉水,或者吃一些凉的、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 并且尽量不要带孩子出门,以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如果超过一周没有自愈,或者期间高烧不断、四肢抖动、精神萎靡等症状出现,家长应该医院就医。 而预防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措施是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同时保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注意病毒高发期,父母可以做些什么?1勤洗手家长在接触儿童前,以及处理粪便、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的水洗手。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给儿童洗手。 2多消毒经常清洗、消毒儿童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一次性的尿布用完及时扔掉,反复使用的则要清洗、消毒、暴晒。消毒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漂白剂。也可以用高温(56℃)消毒和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3常通风宝宝在家,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避开人群做好防护保护,幼儿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到医院看病时应尽量戴口罩。 来源:重庆晨报(已授权) 重庆晨报记者闻青综合:南国早报、南方都市报 虽然“亲吻病”是谣言,但最近天气变化频繁,加上病毒的传播,宝宝最易生病!各位宝爸宝妈,可要加强预防,呵护好宝宝!同意的点赞! 招聘 1.大石桥佳吉快运招聘:招客服 基本工资+满勤+餐补+月休2天(不休息加班双倍工资/天)+年终另有奖金。综合工资0 联系 2.营口柯米DIY烘焙坊招聘:裱花师,经理,店长,服务员 要求:女,爱说话;年龄18---35;工资面议。 联系 柯米DIY营口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bzxkqy/1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卫人注意了以下是近期最大的谣言,速扩
- 下一篇文章: 这是近期最大的谣言看到第1个就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