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各位家长朋友:

夏天来了,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也开始进入高发期,在此,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预防病毒传染的相关措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以及病症的预防措施。

01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发于夏秋季节,为自限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流行性病毒性咽炎。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显示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温馨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的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孩子是怎么被传染的?

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还可因密切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做好手部卫生,正确使用“七步洗手法”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在家经常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前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

确诊患儿应及时告知学校,避免继续上学,在家休息14天,居家护理时也要注意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02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手足、口咽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常伴有口痛、咳嗽、流涕、厌食、底热等症状,多数症状较轻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

大约1%~1.6%患儿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且会有0.03%~0.05%的概率导致死亡。每年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安全起见,在手足口高峰期,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手足口病的病程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

之后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的一些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肢体抖动、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这时候就需医院及时治疗。

孩子是怎么被传染的?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

大人和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大人处理完宝宝的尿液、粪便后也应洗手,有效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常通风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停留。

吃熟食

在家经常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前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晒太阳

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

勤消毒

确诊患儿应及时告知学校,避免继续上学,在家休息14天,居家护理时也要注意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离病人

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

远人群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种疫苗

6个月-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和轻症病例。

强身体

注意孩子的饮食、睡眠,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03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幼儿园也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1、建立定时排查常规:在入园离园、午睡后起床时,检查儿童的手部、足部、口腔三个部位是否有红白点,如果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要求家长带孩子就医,防止疾病的蔓延。

2、定时消毒: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增加消毒频率。

3、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幼儿园里的教室时刻保证通风良好。

MORANDI

COLOR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做好勤通风、勤洗手、勤清洁等传染病预防措施

对防控新冠疫情也是大有裨益的哟!

END

图片

教师

编辑

Yuki

审核

刘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xebzxkqy/1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