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对小儿传染性出疹性疾病鉴别分诊
文稿:医院刘雯雯/梁琪伟 前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11月多以来国内多地疫情冒头,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医院发热门诊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的同时,冬季其他传染病已经悄然来袭,尤其是对儿童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例如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猩红热等,对于医院发热预检分诊面临着极大考验,同时发热门诊也是预防院内传播及其重要的防控之门,以下是对出疹性疾病进行的一些整理。 一、简介 (一)麻疹: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诊后10天。 (二)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高,临床特征为皮肤和黏膜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 (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高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 (四)猩红热:是由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 二、流行病学 (一)麻疹: 1.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日至出诊后5日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 2.传播途径患者口、鼻、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中均含有麻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6个月至5岁,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能获持久免疫。 4.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二)水痘: 1.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疱液、污染的用具而感染。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2~6岁儿童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有母亲抗体的保护,很少患病。水痘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 4.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高发。 (三)手足口病: 1.传染源患者和隐形感染者。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或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 4.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病,以春、夏季高发。 (四)猩红热: 1.传染源患者。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0岁以下多见。 4.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病,以春季多见。 三、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区别 四、常见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 五、常见传染病患儿隔离时间 六、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 小儿时期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传染病发病率较成人高,且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复杂多变、容易发生并发症,所以,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极为重要。 1.建立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门诊应与其它门诊分开,建设布局合理。 2.疫情报告护理工作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一。发现传染病后应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向防疫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疫源地消毒,防止传染病的播散。 3.隔离制度将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病人隔开。隔离的目的在于控制传染源,医院内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从而切断传播途径。 4.消毒制度用化学药物或物理方法清除或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消毒的目的在于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播散,防止交叉感染。 (1)预防性消毒:对疑有传染源存在和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2)随时消毒: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随时进行的消毒。 (3)终末消毒:传染病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对病人、病室及用物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5.观察病情急性传染病的病情进展快变化多。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及时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 6.卫生宣教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卫生知识的宣教。 结束语 医院的发热门诊面临是着艰巨的任务,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一道防控之门,预检分诊的护士要时刻把握好这道防控之门,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将院内传播风险阻断,守住防控之门。 初审:安医大一附院魏媛媛 图文:医院时迎新 终审:安医大一附院丁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7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吓死人丽水一孩子高烧不退,肺里竟有活虫
- 下一篇文章: 史上最全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