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具有较强传染性。

流行病学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全年均可患病,呈散发或流行,春夏季为流行高峰,流行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易聚集流行。

该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也可发病,但学龄前儿童感染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

传播途径

该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潜伏期为3~5天,多通过呼吸道传播,粪-口传播也较常见,亦可通过接触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口腔疱疹液、皮肤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食用被污染的水及食物也可造成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与呼吸道感染相类似的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也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典型症状:全身症状

该病起病迅速,常突然发热和咽痛,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严重者可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发热可持续2~4天。咽痛明显,严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可因口腔疼痛表现出流涎、拒食、哭闹等症状。

局部症状:

典型症状为口腔咽峡部疱疹,初起表现为咽部充血,进而咽峡部的黏膜上出现散在的灰白色疱疹,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疱疹周围红肿,1~2天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疱疹也可出现在口腔的其他部位。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家长们要注意??关爱宝宝,从细节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