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一年四季均可发作,

常见于夏秋季,

大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身上。

近期,相关数据表明,

咽峡炎进入了高发期,

儿科门诊人满为患。

那么,今天爱老师给大家分享,

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

又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呢?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相似,可以说是手足口病的升级版,都是出自肠道病毒感染。只有咽喉部出现疱疹,多数是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在咽喉部出现疱疹的基础上,宝宝手足、膝盖及臀部等部位也出现了皮疹,则多可能为手足口病。

1.致病原因: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EV71为主)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传播途径: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强,早教班、幼儿园易成重灾区。

3.主要表现:急性发热、咽部疱疹、咽喉痛、流口水、厌食、呕吐甚至抽搐等。

二、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接种疫苗早预防:目前,没有专门的疫苗能预防疱疹性咽峡炎,但EV71疫苗对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2.高发期少出门:高发期,不带宝宝去人群聚集或空气污浊的地方,人越多,接触患病儿的几率越大。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3.培养卫生习惯: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家长同样。勤洗手,可大大减少经“粪—口”传播。饭前便后,要用流水洗手至少40秒,也可选用儿童专用的有一定除菌功能洗手液。经常对宝宝日用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1.潜伏期:一般为3~5天,宝宝无任何症状,而体内的病毒正在大量复制中。

2.前躯期:一般为1~2天,突发高烧38-40度,伴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

3.水疱期:一般为2~3天,除高烧外,上颚粘膜出现水疱。温馨提示:这时要积极予以退热处理(物理+药物降温),以免发生热性惊厥。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是宝宝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致出现流口水、拒食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无特效药!建议对症用药缓解症状即可。可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积极退烧,警惕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很少出现重症,如果宝宝高热持续48小时或以上、频繁呕吐、浑身发软或嗜睡、呼吸困难或频率不正常时,要及时就医。

四、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护理:

1、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宝宝要进食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奶、菜粥等。如果宝宝进食困难,可只喝羊奶,这样既保证体液,又补充了营养,且羊奶中天然含有的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有效修复孩子的口腔黏膜,促进更快康复。高热宝宝要多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如果他实在不愿意喝水,果汁也可以。

2、注意个人卫生及休息: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更换尿布、清理便便后,要及时洗手。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宝宝应在家多休息,避免交叉感染。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至少要隔离2周。

各位家长不用过于担心,疱疹性咽峡炎也没那么恐怖,绝大多数可通过对症处理和科学喂养使宝宝逐渐自愈。如果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病,要及时就医确诊,注意和其他孩子保持距离,避免进一步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