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炎早知道
疱疹性咽炎早知道 机关幼儿园医务室 01 概述: 疱疹性咽炎是由柯萨基病毒A组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传染性较强,接触病毒污染的衣物、用品,与患儿共用餐具等都可能被传染。有流行趋势。疱疹性咽炎感染后能产生持久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传染性强,尤其是幼儿园内患儿面对面的传染性极强。 02 流行病学: 疱疹性咽炎多发生于6~12月,尤其是夏秋季。患儿多集中在1~5岁。 03 传播途径: 通过密切接触,经粪—口或呼吸道传播。 04 病因: 疱疹性咽炎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 05 临床表现: 患儿多表现为口痛、高热不退、流口水、食欲缺乏、呕吐、咽痛,咽后壁可见直径为2~4mm的疱疹,周围红晕,疱疹数量不等,1~2天破溃成小溃疡。骤起高热,伴咽痛、头痛、厌食,起病2天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直径1~2mm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 06 危害: 婴幼儿可引起高热惊厥。 07 治疗: 抗病毒治疗,局部治疗、对症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B等。对于轻至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若体温超过38.5℃,可给予退热药。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08 预防措施: 物理降温小知识:作者:机关幼儿园医务室 机关幼儿园医务室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2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同方常相伴如何应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 下一篇文章: 小儿手足口疱疹性咽炎,不用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