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样造成的 http://m.39.net/pf/a_6559327.html

“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小知识

横栏启生幼儿园

抓牢防疫,不可松懈

温馨提示

随着夏季的到来,疱疹性咽峡炎又进入了高发期,这种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容易在儿童间传播,带来口咽不适的同时,还可能转为重症,严重时影响生命,如何应对这麻烦的疾病?疱疹型咽峡炎预防小贴士,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CV—A)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

该病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是流行高发季节。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本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3-5天。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

潜伏期

潜伏期3—5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

前驱期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水疱期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

溃疡期

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5

痊愈期

注意观察和检测,做好护理和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

1

接触传播

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衣物、毛巾、被子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还有宝宝去人流密集的地方也容易被病毒感染。

2

饮食传播

饮食传播是主要扩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引起宝宝感染。

3

飞沫传播

患儿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几个小宝宝靠在一起玩时,病毒也就不知不觉地就传播开来了。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关系很近,同为肠道病毒感染,有的宝宝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有的表现为手足口病。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两个方面:

1

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而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脚上、臀部都可能起疱疹。

2

发病风险不一样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则不然。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

?如何治疗、护理和预防?

1

如何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医院就诊。

2

如何护理?

?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

?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3

如何预防?

①不和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有亲密接触,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

②家长尽量不要亲吻幼儿,不共用餐具,不用嘴吹凉幼儿的食物;

③注意卫生,培养幼儿勤洗手的好习惯;

④不去人多的地方,公共场合尽量少去,尽量少接触游乐设施,杜绝在外就餐;

⑤提醒幼儿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⑥勤通风,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⑦保证幼儿睡眠充足,增强幼儿免疫力。

招生公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1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