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春季幼儿常见传染病

春季来临,气温渐渐回升,自然界各种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而幼儿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3~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家长瞬间“脸盲”,因为这两家伙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99.99%。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病毒是一类病毒的统称,有很多不同的品种,比如科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V71型等,因此两种病可能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不过一般来说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比较常见,重症的手足口病往往是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

1.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症表现: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2.如何治疗、护理?

怎么治疗: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医院输液。怎么护理: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温馨提醒: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

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疱疹性咽颊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切勿拖延。如何预防疱疹性咽颊炎及手足口病?1.请帮助幼儿做好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澡,饭前饭后、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2.搞好家居及周围环境卫生,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晒衣被。3.尽量避免带幼儿去一些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幼儿感染机会。4.注意幼儿营养均衡。不要挑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5.多喝水。养成孩子喝白开水的好习惯,一来可以补充身体水分,二来能让体内的毒素、病毒更快的排除体内,降低疾病的传染几率。6.保持居家通风换气。7.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让孩子吃一些生冷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避免致病菌。8.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每日都坚持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我们要提高警惕,尽量杜绝疱疹性咽峡炎在幼儿园蔓延。请家长配合:

1.每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etpzxyxy/1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