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一波常见的流行病

可能正悄悄地在幼儿园里潜伏着

它们就是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那面对这一对相似的“表兄弟”

家长需要提前了解哪些知识呢?

1.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均属于肠道病毒属的不同血清型,从下图也可以看出,两者的致病病毒有非常多的重合。

2.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

通常表现为口腔或咽喉痛或者拒食,可伴或不伴发热。若存在发热,一般低于38.3℃。查体可见口腔黏膜疹,以及手、足、臀部的斑疹性、斑丘疹性或囊泡性皮疹;少数情况下,皮疹还可出现于躯干和面部。皮疹多为非瘙痒性和无痛性的。

疱疹性咽峡炎:

口腔疱疹性粘膜损害,出现发烧、咽喉痛、口腔内疱疹等症状。

局部体征: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3.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颊炎常见于0-6岁儿童,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一般呈散发流行或地区性暴发流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4.传染性

在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流行,与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容易被感染发病。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颊炎平均潜伏期均为3-5天。两者疾病初期即可从粪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病程第1周病毒检出阳性率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呼吸道排出病毒一般持续1-3周,粪便持续排出病毒可长达2-3个月,感染后持续排毒也易造成病毒广泛传播。

5

患病儿童要注意什么?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自限性疾病,作为家长需要注意,由于两者都可能出现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家长在护理孩子时,一旦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即就医,告知临床医生,以防出现重症甚至死亡:

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嗜睡﹑肢体抖动、站立或者坐立不稳、抽搐、眼球上翻、呕吐等。

循环系统异常: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心率明显增快。

呼吸系统异常:呼吸明显增快、明显减慢或者节律不整。

3岁以内的孩子、在病程3天内,体温持续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6.预防措施

01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02

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0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0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05

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颊炎,降低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

7.隔离措施

患儿所在班级隔离消毒,检疫10天。手足口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疱疹性咽颊炎隔离至发病后2周。隔离期间要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8.七步洗手法,你会了么?

转载自--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zz/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