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定义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起病急骤,多见于1~6岁儿童,具有传染性。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虽然同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发病和传播途径都相似,但手足口病有典型的散发在手掌、足底和肛周的粟粒样斑丘疹。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情较轻,却也会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也可能发生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所以,如果持续高热、溃疡不愈等要考虑就医,一旦出现呕吐、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专家治疗护理建议

当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后,可以考虑物理降温结合药物补助抵抗病毒,这样宝宝才会好的快,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伴有其他症状,医院输液进行治疗。

家庭护理:没有合并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护理。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抗病毒治疗:可采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和物理降温的方法治疗,注意补水。

针对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针对口腔内水疱破溃后的小溃疡,可适当使用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小儿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1

单磷酸阿糖腺苷

海美汀

2

利巴韦林

3

更昔洛韦

4

穿琥宁

5

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该药有较强的致畸作用,体内消除慢,停药4周尚不能完全自体内消除.。大剂量应用(包括滴鼻)可致心脏损害。

更昔洛韦:口服吸收差,毒副作用主要为白细胞抑制作用,故需每3~5天要查一次外周血象。

穿琥宁:该药连续使用超过1周或药物过量,将可能出现血小板下降。临床特别是儿科应用时需注意。

阿昔洛韦:静滴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

单磷酸阿糖腺苷: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首创的二类新药,它是阿糖腺苷进一步单磷酸化合物大大降低该产品的毒副作用,安全性更好。极少情况下,有出现神经肌肉疼痛及关节疼痛,偶见血小板减少或骨髓巨细胞增多现象,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为可逆性.

●●●

广谱抗病毒药

单磷酸

糖腺苷

1广谱DNA病毒以及RNA病毒抑制剂

2相对于其他小儿抗病毒药副作用小

3冻干粉针质量更稳定

4本公司自产原料,从源头实现质量可控

5产量排名全国第一,质量安全可靠

临用前,每瓶加2ml灭菌生理盐水溶解后肌内注射,缓慢静脉注射或遵医嘱。成人按体重一次5~10mg/kg,一日一次。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渶濂藉尰闄?
閾跺窛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zz/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