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阳泻心汤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经验总结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我学于恩师,又广采众长,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有效方剂及加减方法。用于临床常常一剂已三五剂而尽愈。经过多例儿童及成人的临床观察,疗效优于西医注射抗生素。可以说昌阳泻心汤是一张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专方。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西医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中医则认为此病属于湿热病的范畴(小儿多见)。此病多发于夏秋季节,高温多雨,热迫于下,湿蒸于上,风行于中,热湿风三邪交织杂糅为此病提供了条件,又因小儿饮食无度姿食膏粱厚味生冷油腻,脾失运化,湿邪内生,郁而化热为此病奠定了基础。其病机为:湿热交合,充斥表里,弥漫三焦。分享临床案例: 何某,5岁,年6月3号来诊。 3天前高热39度,伴喑哑微咳嗽,经西医治疗,小儿推拿等热势有进无退。现症状:体温38.5,咽痛,纳差不欲食,恶心呕吐,大便干,小便黄。查咽峡部充血,大面积白色丘疹溃疡面。舌体大质淡红苔白后而润。脉浮数。 西医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中医诊断为湿热蕴蒸,邪踞肺胃。 治法:清热化湿,达邪畅气。 方药:昌阳泻心汤加减 苏叶6石菖蒲6银花15茅芦根各15 竹茹6黄芩5连翘10射干6 姜半夏6黄连3青蒿15焦山栀5 淡豆豉6薏苡仁20皂角刺6白芷53剂 年6月7号复诊,服用上方1剂,汗出热解。现症状,体温36.7,纳增。咽峡部疱疹痊明显缩小近愈,咽微红,大便仍偏干。余无不适。上方去青蒿,银花连翘改5,白芷改3.去薏苡仁加焦三仙各6.加大黄3克。继续服3剂。 年6月11号复诊。诸证已痊愈。因平素表虚内热,开太极丸加减一料,以调节体质。 蝉蜕30黄芪80金银花30陈皮30蒲公英30 僵蚕60炒白术50连翘50茯苓50皂角刺30 酒大黄30焦四仙各50豆豉30炒莱菔子50桔梗30 郁金30防风30姜半夏30炒谷芽50甘草30 按昌阳泻心汤出自王孟英先生之《霍乱论》,本治霍乱后“胸前痞塞,汤水碍下,或渴或呃”,我们用来治疱疹性咽颊炎,可以说是对经典的创新与继承。《医宗金鉴》云“疹以发表透为先,最忌寒凉毒内传。”,故在辛开苦降之中佐连翘、淡豆豉,张锡纯称连翘“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活十二经血凝气聚......升浮宣散,透热外达”深得火郁发之之旨,关于火郁发之,王冰以汗训之,失之片面,发乃使郁火得以透发,赵绍琴比喻为吃热面,须抖擞开热才能散。其治则赵老总结为“去其壅塞,展布气机”。此病以昌阳泻心汤解湿热畅气机,即寓有叶天士“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肺主卫,温热首先犯肺,肺与大肠相表里,王孟英云“必参以辛开之品,始有效也。”,故二诊加大黄以通肠府,为热邪多寻一出路,症自易解,杨栗山所谓“伤寒以发表为先,温病以清里为主。”,若囿于“先解其表,乃攻其里,乃大谬也”,又“开寻其里热,里热除而表症自解。”三诊以太极丸加减,此即升降散,玉屏风散,焦四仙化裁。升降散中以姜黄性热,故以郁金代之,瞿文楼曰:“温虽热疾,切不可简单专事寒凉,治温虽有卫气营血之别,阶段不同,但必须引邪外出。”,近代许多名医颇擅长此方,杨栗山更以为温症第一方,其神奇可见矣。此病始终以透热为主,非徒古方之精,亦在乎人之灵变也。我用此方的经验:发烧青蒿必加。或银花,连翘或者山栀,豆豉。溃疡面积大加皂角刺,白芷。红肿甚加玄参,生地,赤芍。关于青蒿的应用我学于刘谟梧老师,治疗高热病一定用青蒿。医院老前辈有这么一句话“无汗发烧用青蒿,有汗发烧用秦艽,一味秦艽胜过桂枝汤。”像蒿芩银翘散(银翘散+青蒿,黄芩),程国彭《医学心悟》中的加味香苏散,都是我临床得心应手常用的方剂。青蒿,秦艽的使用可以从这两张方中得到体现。小儿太极丸中,玉屏风散的应用比例蒲辅周老先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黄芪,白术,防风的使用比例为8:5:3效果最好,临床我多照搬应用。关于莱菔子的应用我学于张弘毅老师。以前不擅长用此药,又因有股臭味所以不太用。张老师认为莱菔子味辛润能走能散能降。清代著名中医学家雷丰雷少逸之子雷大震言:肺气不清则咳嗽不止,胃气不和则痰涎内生,近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老先生认为;调和肺胃为治疗咳嗽第一要义。对小儿食积咳嗽,腹胀便秘莱菔子有显著的疗效,保和丸中用莱菔子,三子养亲汤中用莱菔子可以印证此药。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zz/2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儿得了疱疹性咽炎怎么办
- 下一篇文章: 关于幼儿疱疹性咽炎的预防和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