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品妙行无住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向菩萨学布施前面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还记得哪四项吗?依同一相续而存在。依有漏的身蕴,住于有漏的世间。依业和烦恼转生于三界轮回中的众生。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异熟果保持相续的寿命。对四相的实有执著,是解脱道的大障,我们有了这四相的话,无法获得真实的解脱。

如有些人特别怕死,希望自己长命百岁,这就是寿者相。下面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实有的执著。“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持布施。即是说,不住色而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布施。”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持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凡夫对所施之对象有颜色、形状的执著,比如,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但菩萨却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冒出念头:“好,我马上给你啊!”

菩萨的鼻子不去执著是香还是臭。

菩萨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菩萨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是意识的对境,菩萨没有执著法的分别念,不会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前面须菩提问了如何住、如何修、如何调伏自心,这里又一次给予回答:以三轮体空为住,以三轮体空来行持六度为修,以遣除自己的实执为调伏自心。此处只是从布施度来讲。实际上,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其余五度,也都需要如此行持。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陀自问自答:“须菩提,菩萨应当不住相布施。为什么呢?若能不住相布施,所得的福德不可思量。”最究竟的布施是什么?就是三轮体空摄持的布施。一般来说,凡夫的布施有三轮执著,而菩萨的布施没有这些,由于没有任何执著,故所获的福德无法衡量。若以这种布施来积累资粮,圆满无上佛果并非难事。当然,我们现在虽然没有三轮体空的境界,但很多上师在教言中说,布施时若忆念:“往昔佛菩萨如何布施,现在我也如是布施。”依靠这种发心,也能获得几乎同等的功德。

剩余65%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zz/1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