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预防小百科
手足口病和 疱症性咽峡炎 预 防 小 百 科 近期,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又到了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发病高峰。 什么是手足口病?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知识小百科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与手足口病近似,常突然发热和咽痛。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疱疹和溃疡多见于扁桃体前柱、软腭、悬垂上。重者发热可达40℃以上,甚至引发热惊厥,部分病例后续可发展为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人类肠病毒71型(EV-71)或科萨基病毒A16(CA-16)感染最为常见,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多见于10岁前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和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造成流行。 主要症状: 那么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呢? 疱疹性咽峡炎 和手足口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同一类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造成的。虽然是由同一类病毒引起,两个病症状也有些相似,都会在口腔里看到疱疹溃疡。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相关研究表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中,10%~30%住院病例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而脑干脑炎成为了EV71感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标志性特征。发病后进展快,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识别和救治,往往会导致死亡。 疱疹性咽峡炎和口腔溃疡又是什么关系呢? 疱疹性咽峡炎和 口腔溃疡的区别 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和不注意口腔卫生所引起的,没有传染性。咽峡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对抗“恶魔” 四条“红线”要守住 红线一: 宝宝发烧超过三天,需及时就诊 虽然多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属于自限性疾病,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一周左右痊愈,但少部分孩子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医生提醒,如果患儿超过三天高烧不退,或出现浑身发软,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情况,要高度怀疑并发脑炎可能,需及时就诊。 红线二: 别凑热闹,少去人多的地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染,所以,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红线三: 外出回家及时洗手,家长不要忽视 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许多家长对孩子们都是这样要求并且执行的,对自己就难免松懈,这同样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 红线四: 不要乱用抗生素 有的家长说用抗生素去预防,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抗生素是杀菌和消炎的作用,却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 预防小百科 (1)勤洗手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2)少去人流多的地方 流行期间不宜带小朋友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讲卫生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 (4)注意饮食卫生 儿童使用的餐具及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小朋友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打疫苗EV71 疫苗可以预防重症手足口病,6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可以接种。 七步洗手法要牢记 出现下列情况,家长需要带宝宝及时就医。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最后的话 入园晨检时保健老师发现疱疹请家医院就诊,请家长不要忽视。并且返园需要开医嘱或者入园证明。如果家长在家发现并确诊,请立即告知老师,幼儿园会根据具体情况做一系列防护措施和消毒工作!请家长不要忽视。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小心预防、认真护理,我们一定可以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安全的屏障。 编辑:杨牡丹 审核:李小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8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手足口amp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与预防
- 下一篇文章: 布尔陶亥民族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