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小课堂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防治
天气逐渐转热,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为了幼儿的健康,接下来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这两种传染病的区别,以便更好地做出预防和应对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 01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传播途径: 以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的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高发季节4-7月。易感人群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产后妈妈)也可感染。 ?主要症状: 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严重患者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发病特点: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为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生活中怎么预防呢? 02 1.不和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有亲密接触,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 2.家长尽量不要亲吻幼儿,不共用餐具,不用嘴吹凉幼儿的食物; 3.注意卫生,培养幼儿勤洗手的好习惯; 4.不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少接触游乐设施,杜绝在外就餐; 5.勤通风,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6.提醒幼儿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7.保证幼儿睡眠充足,增强幼儿免疫力。 手足口病 0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一是通过粪口途径; 二是通过接触传播; 三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 1.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 2.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 3.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家庭预防措施 04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病幼儿需居家隔离,不要接触其他幼儿。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玩具进行晾晒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5.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幼儿膳食营养,注意食品安全,饮食搭配均衡,加强体质。 6.幼儿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开具康复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颊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如果不小心患上,也不必过分紧张,多数患者会在4-6日自愈,没有特效药,若无合并细菌感染,亦无需使用抗生素,关键是对症处理。 提醒家长们注意 5月手足口病将进入流行高峰期 它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表兄弟” 患病后,也会在口腔内长疱疹 不过,对付这2种病 日常防护措施都一样 家长们都记住咯~ 我园进行相关工作 01 定期对教职工进行传染病预防培训 02 健康教育课 03 定期全园灭四害消杀 04 教玩具及环境的清洗消毒 班级消毒 温馨提示 1 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儿能在7~10天内治愈,请家长们保持冷静别惊慌。 2 若幼儿出现并发症或病症严重,请及时就医,并且第一时间在确诊后告知老师。 3 如若产生疑似病症,请不要坚持来幼儿园。如幼儿确诊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须居家隔离2周,并持有病例及返园证明方可返校复课。 ★ END ★ 图片|刘伟莲 文字|刘伟莲 审核|朱金凤 ARBORDAY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8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防治手册来啦
- 下一篇文章: 民生幼儿园卫生保健宣传系列5疱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