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这个地方,

一场热一场雨,

然后就是闷,

满满的湿热,

人被沤得满闷黏腻

最近一场热一场雨的,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多发,

疱疹就是小脓包,

小脓包多是湿与热胶着,

这个病就是湿与热在咽峡部胶着。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

肺胃积热或郁热是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平时的饮食就很重要,

生冷油腻,煎炸湿热,

特别点名一下水果,

容易让人敞开了肚子吃。

都要有个度,

不要超出脾胃的承受能力。

实在没办法吃多迟杂了,

可以吃一些保和丸善后。

也有一些与饮食无关的因素。

两周前看过一个小朋友,

早上起床发现发热39℃,

很快就来到就诊,

精神可,手脚热,腹部热,

二便可,舌红边尖散在红点,苔薄白,

上颚出现六七片出血点,

也能看到部分

最近因为姐姐生病,

家里都清淡饮食。

在问及家里有没有装修或者新家具的异味时,

说没有装修和购买新家具,

倒是屋后有些腐败的树叶和果子沤出的臭味。

我的反应是,瘴气。类似古人说你瘴气。

银翘散白虎加减两三天就好了。

空气中的湿和热

从口鼻吸入,

如果在加上一些浊气留滞

比如你家的垃圾很久没扔

比如你家后花园有被沤着的枯枝败叶

上颚会迅速出现出血点或出血面

然后快速的殃及到咽喉。

所以要注意周围环境,屋内环境,

不要老说洗手什么鬼的,

接触的环境好点,

一般问题不大。

如果真是那么不小心接触了,

或者吸入一些浊气瘴气,

有个这么个自己组的方子

芦根20茅根20胡萝卜50

如果都是新鲜的就最好。

不讲道理,

反正你们也不会看,

用过挺多的,好。

后期调理也可以考虑用。

还有一个就是,

孩子发烧了,

体温虽重要,

但是不要老盯着体温看,

这样你很容易被体温牵着走,

后面必然老想退烧药消炎药什么鬼的,

有些中医必要大剂苦寒药,过寒则凝,

还是要给风邪热邪湿邪这些邪气一些出路的。

发烧啊,就是门诊常见的来说,

作为中医,还是要有自己心里的一些标准

对于发烧首重的必须是精神,

精神好,一般没有什么大毛病。

再要观察的就是饮食与二便排泄,

这个能量的进与出能保障,好。

再者就到这个寒热汗出了,

有无寒战啊,无汗,少汗,大汗,

大汗要注意一下,

一般西药的退烧药上去后,

大都大汗淋漓,

汗出多,容易抽风

这个主意一下,

怎么办呢,补充粥水,小米大米煮的。

关于喝水,不要乱多喝水,

现在就都随大流,

这个医生说多喝水,

那个医生也说多喝水,

我是一个偏钻牛角尖的人,

你说吃饭吃多了会积食,

喝水喝多凭什么就不积呢?

广州落雨大还水浸街!

观察过一些小朋友,

发烧时喝水喝多了容易头晕呕吐,

记住了,适当的喝水

个人认为喝点粥水,好。

还有一个就是观察体温,

观察不是就是量个体温,

包括体温与局部温度。

观察是仔细的。

就我自己门诊来看,

腹部是一个能量中心,

发烧我必然会摩腹部温度

然后对比四肢温度,

肚子热,四肢冷,

必然高温,且持续;

肚子热,四肢热,

高温,可能不持续。

肚子温,四肢冷或热

不热,或者低热。

肚子冷四肢冷,

要注意精神状态。

还要看紫,

唇紫啊,小儿指纹紫啊

说说小儿指纹,

小儿指纹其实就是一个静脉血管,

一般两岁之前看会更加准确些,

如果这个指纹便紫,

而且能在气关上或者还要往末端,

那时候心肺功能应该会有问题的,

呼吸困难啊,心肌炎啊,

就不要自己的瞎折腾了,

上医院去。

这些能观察好,

及时处理,

问题不大。

说的这些有局限性片面性

如黄煌老师说:

不求其全,但求其真。

供参考,可以去验证。

生病了,

就近找好医生看。

(支持更多干货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