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小萌等

医院

摘自《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第12期

病史

患者,女,27d。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因“生后皮肤疱疹”于年11月来医院皮肤科就诊。

其父28岁,健康,母27岁,为色素失禁症患者,无流产史。

本文调查了该家系5代成员34人,共7例患者,目前在世5人,包括患儿母亲(Ⅳ:12)、外祖母(Ⅲ:10)、外祖母胞妹(Ⅲ:6)及外祖母胞妹之女(Ⅳ:5),均在幼时有类似病史,现躯干和四肢仍留有明显色素沉着,伴有牙齿发育不良和轻度毛发异常,但无眼、智力和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该家系的临床表现如皮损、牙齿发育不良、眼睛异常等呈现出代间进行性加重倾向,其家系成员患者中以患儿母亲为最明显,图1b示其母亲(Ⅳ:12)下肢色素沉着。遗传方式符合X连锁显性遗传,家系图见下图。

体格检查

四肢散在分布疱疹样水疱,沿神经呈条索状分布,水疱大小不等,部分融合成片,局部破溃渗出,有典型的色素失禁症皮损表现(见图1a)。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均未见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眼底检查示:双眼底周边视网膜可见大片无血管区,视网膜末梢血管轻度迂曲扩张并见异常血管支(见图1c)。患儿家长拒绝行头颅磁共振检测。

基因分析

经患儿家长及其亲属知情同意,抽取患儿、父母及其他可以采集的亲属静脉血2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外周血DNA的提取采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北京天根生物技术公司)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操作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20°C保存备用。多重PCR检测NEMO基因缺失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引物及方法并改良,由上海铂尚生物技术公司合成。

该家系成员中所有受检者与正常对照都扩增出了bp片段,证实所有DNA样本及PCR扩增实验有效;5例(Ⅴ:6,Ⅳ:12,Ⅲ:10,Ⅲ:6,Ⅳ:5)除扩增出了bp片段外,也扩增出bp片段,提示其均发生了NEMO基因和假基因ΔNEMO第4~10外显子的缺失,而家系中的正常人(Ⅳ:11,Ⅲ:4,Ⅲ:8)和正常对照仅扩增出bp片段,显示无外显子4~10缺失(如图3)。

诊断

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pigmenti,IP)

讨论

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pigmenti,IP)又称Bloch-Sulzberger综合征、真皮变性黑变病(melano?siscoriadegenerarativa)或色素颗粒细胞痣,为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的色素性皮肤病,15%~40%有阳性家族史。

IP有特征性皮肤、牙齿、骨、中枢神经系统以及眼部损害研究证实,IP主要是由于染色体Xq28的NEMO基因失活引起,而NEMO基因4~10外显子缺失最常见,占已知IP基因突变的80%。IP的遗传学病因主要是因NEMO基因外显子4~10缺失导致,从而抑制了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过程,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导致一系列胚胎发育异常。

为避免因PCR扩增失败导致的假阴性,本文采用了Steffann等设计的新PCR扩增策略。调查了该家系5代36人,5位在世IP患者均发生了NEMO和假基因NEMO外显子4~10的缺失,而其余成员及正常人均显示正常。这是迄今我国报道的第一例涉及5代人多位IP患者的家系。

IP遗传方式为X连锁显性,男性患者1条X染色体基因缺失属于纯合缺失,病变重,多在宫内死亡,所以临床患者以女性多见。新生儿期IP以皮肤损害为主。本研究中家族成员至今仍有色素沉着表现,表明皮损可长期存在。

约30%的患儿后期可能发生神经系统损害,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例尚无神经系统阳性症状及体征,将密切观察。部分IP患儿可伴有眼损害、毛发发育异常、牙齿发育不良等。本文家系中成人患者无明显眼部损害,但有较为明显的牙齿发育不良和轻度毛发发育异常;先证者患儿眼底检查发现双眼底周边视网膜大片无血管区,视网膜末梢血管轻度迂曲扩张并见异常血管支。皮损、牙齿发育不良、眼睛异常等呈现出代间进行性加重倾向。本文先证者与其母亲及外祖母相比,皮损最重且伴有眼部异常,其母亲皮损轻于先证者、无眼部异常,但伴有明显牙齿发育不良;其外祖母症状最轻,无眼部异常。

目前认为,IP的远期预后取决于是否合并其他系统受累,尤其是神经系统和眼部,如有则预后欠佳。提示女性患儿新生儿期出现典型皮肤损害性改变时,须考虑IP可能,应对患儿及其相关亲属进行全面检查以及必要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