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门诊过程中疱疹性咽峡炎高发,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手足口病,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不是手足口病就没有问题,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一、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联系是什么呢?

疱疹性咽峡炎所感染的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8型、10型、16型、2型和4型,新型肠道病毒下属的肠道病毒71型(EV-A71)易合并严重并发症,柯萨奇B组病毒及ECHO病毒6型和9型较少见。

手足口病感染的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从上述病原我们不难看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所感染的病原几乎是相同的,但目前我们国家并未将疱疹性咽峡炎定位法定传染病,这也是导致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综上所述,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并没有非常大的区别。

二、哪些药物可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呢?

在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手足口病的诊疗指南》,明确了治疗方法,选择正确的治疗药物才是治疗的关键。以下我给大家阐述的是轻症口服药物。

01

普通病例门诊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体温超过38.5℃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口服,5~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以上退热处理和小儿发热指南有出入,故单用于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

02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研究显示,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疗效,若使用利巴韦林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