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

金刚经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见是相非相,即见如来。外面一切的事物不过是内在的投影,如果我们执着这个投影,就是跟自己的影子过不去,所以痛苦在于我们一直在颠倒梦想,庸人自扰。人生的成长即是通过这些影子,顺藤摸瓜,找到那个投影源,那里藏着生命的密码和疗愈的真相。

影子的形态瞬息万变,只因调整一个角度,一个方向。但不变的是投影源,如果我们的情绪随着影子的变化而变化,那即是弄假成真,活在头脑编织的梦幻泡影中,命运随着业力的牵引,随风摆动。

六祖惠能的《坛经》上的一则:“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见到风吹幡动,只听到其中一个僧人讲:是幡在动,另外一个僧人讲:是风在动!争论不已间慧能说: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心在动。

这蕴含了极为深刻的智慧和哲理,风跟幡都是外在的事物,存在于时空当中,人心是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不应该被外物所迷惑跟牵制,否则我们就会丧失自我本性,盲目跟随别人的意识,在思维情绪的绑架下成为他人的影子和别人的附庸。

阳明先生说:心外无物,心即理!

真正让你痛苦不是别人,也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你在头脑思维的催化下,放大自己的痛苦,一直不肯放过曾经的自己,不定期的通过头脑的回忆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

米兰?昆德拉说过这样一段醍醐灌顶的话:“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来给你的,而非真实存在。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却是我自找的生活,我没有心事可讲,我的心酸都不可告人。”

当一个人无法深入自己的内心,就无法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同样无法相信自己的价值,那么在头脑思维的裹挟下,就会感到匮乏。在内在匮乏感的驱使下向外不断地攫取,当内在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外在的情绪,从而引起各种心理的问题。

所以,认识自己深入自己内心,才能看清自己内在的需求,不然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向外寻找,如果求而不得,痛苦就会如影随形。

剩余49%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1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