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文读懂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每年春夏交际之时,天气变热,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它们专挑5岁以下的小宝宝下手,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幼托机构是人群聚集场所,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不少班级因此停课,让家长们很是头疼。 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宝爸宝妈瞬间“脸盲”,因为这两种病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99.99%。 那我们首先就来看看,它们究竟是什么,该如何区分,又该如何预防? 如何辨别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1.两者相同点: (1)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就是“表兄弟”关系,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自限性疾病,都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 (2)传播途径也一样,都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 (3)都喜欢潮湿闷热的5、6、7月; (4)易感人群为婴幼儿。 2.两者的不同点: (点击可查看大图) 直接看图片对比 可能爸妈一看就懂了 ▲手足口病疱疹(左边是较严重的情况,右边是较轻微的情况) ▲口腔溃疡和疱疹性咽峡炎对比图 万一娃“中招”,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很相似,因此治疗措施也基本一样,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1、注意隔离: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第二周也还具有一定传染性,应隔离2周。 2、发热要进行降温退热处理:一定要监测好体温情况,发热要及时进行降温退热处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3、注意观察病情: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诊或复诊,手足口病要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4、合理用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病毒所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抗病毒类的药物治疗。然而服用抗生素无效,还会引起自身菌群紊乱,应遵从医嘱,合理用药。 5、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并及时补充液体。 6、口腔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等减轻口腔患处疼痛。 积极预防,才是王道 1.一般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后要洗手,家长接触孩子前后要洗手,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及时洗手。 ◆吃熟食:不吃生冷、半生不熟的食物。 ◆喝开水:不喝生水,要喝烧开的洁净水。 ◆勤通风: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减少病毒停留,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晒太阳:孩子的衣服、被褥等可常晒晒太阳,有助于消灭病毒。 ◆勤消毒: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防止病从口入,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太阳暴晒、含有效氯成份的消毒剂溶液进行消毒擦拭。正确消毒详细步骤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发现有要尽早就医。 2.接种EV-71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近年来重症手足口病有增加趋势,其中EV-A71占到重症病例的74%和死亡病例的93%。及时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为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了有力武器。6月龄~5岁的儿童可以接种,且越早接种越好。 小结 1.任何传染性疾病都应以预防为主,及时接种疫苗可以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2.典型的手足口病诊断并不困难,但也有一些病例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大多数手足口病都比较轻,但也有少数会在短时间内发展为重症。如果孩子出现皮疹和发热,还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正确预防 及时应对 就能给宝宝全方位的保护! (转自:广西疾控) 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zxyxytp/10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警惕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来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