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之三保健传染病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m.39.net/pf/a_4487543.html 传染病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此,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预防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特殊情况可发生于青少年,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咳嗽、食欲不振等;除此之外,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 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 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疱疹性咽颊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疾病传播方式 传染病传播方式多样,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通过唾液、泡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品,患者咽喉飞沫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传染病预防 与其生病后治疗,不如做好预防不生病,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并且排毒期非常长,所以得好好预防。 病人感染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但经呼吸道排毒时间有2-3周,经粪便排毒可长达2-3月之久,地面、墙壁、玩具上也有病毒附着。 该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接触以上物品,另外,还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做好以下下措施,能大大降低手足口的发病率,减少宝宝痛苦。 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亲密接触生病的病人,不要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从而避免感染。 勤洗手 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孩子们喜欢到处乱摸,手上就会有肠道病毒,之后手抓食品时,或者孩子吃手玩时,就会感染生病;建议在饭前,便后,孩子在外游玩回家后都要洗手,并且要使用七步洗手法好好洗哦,平时使用肥皂洗手就行,在怀疑接触病人后,因为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不要使用酒精基的洗手液,可以选择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 注意食品卫生 被粪便污染的蔬菜、水果、肉类上会含有肠道病毒,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要给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没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不要乱舔东西 小宝宝都喜欢舔玩具,而留在玩具上病毒可能存活数天,健康宝宝舔到有病毒的玩具时,就非常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了,所以不要让宝宝舔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哦,自己的玩具可以舔。 生病后要隔离 不仅要预防孩子感染,当孩子生病时,也不要出去感染别的小朋友,建议把生病的孩子限制在家里面,至少等到身上的疱疹里面的液体都干了(大约1周)才能出门接触别的小朋友。 大人回家洗脸、洗手后接触孩子 大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多是无症状感染,但是有传染性,病毒在大人呼吸道、手上存留着,所以大人外出回家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的密度也高,所以建议在疾病高发的季节,一定不要凑热闹,别带孩子去拥挤处玩耍。 幼儿园预防措施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幼儿园也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1、建立定时排查常规:在入园离园、早点、午睡后的时间,检查儿童的手部、足部、口腔三个部位是否有红白点,如果有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要求家长带孩子就医,防止疾病的蔓延。 2、定时消毒: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增加消毒频率。 3、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幼儿园里的教室时刻保证通风良好。在早晨孩子还没有来的时候,教室提前通风。 4、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如饭前便后洗手等,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bbzxyxy/8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潜伏在孩子身边的疱疹性咽峡炎
- 下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颊炎来袭,家里有孩子的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