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疯颠的早期图片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652.html

随着秋冬季的来临,各类传染病也卷土重来。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极强,一不留神,小朋友就会中招。那么,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哪些区别呢?疱疹性咽峡炎在发病时又有哪些临床表现呢?我们该如何辨识和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呢?

疱疹性咽峡炎的定义与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在秋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之一,之所以幼儿易感染是因为孩子们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该病传染性强、传播快,通过接触病患飞沫、粪便传播,1~7岁的儿童普遍易感。对于该病的认知与防治,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病因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2、传播途径

病毒潜伏时间长、以接触粪便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3、好发季节

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秋季为高发季节。

4、患病人群

主要侵犯1~7岁小儿。

5、临床表现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如果幼儿咽喉出现疱疹不适,家长需要观察什么?

家长可随时观察幼儿咽喉,看是否有红色圈状中间有小水泡或破溃形成小溃疡。同时要留心孩子手、足、臀部等部位有没有疱疹。孩子如果岀现精神差、肢体抖动、惊跳、抽搐、出冷汘、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呼吸增快、呕吐、高热不退等表现,提示病情较严重,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应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用洗手液或者流动水洗手,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的幼儿,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保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家具或用过的玩具可用消毒液消毒、擦拭。虽然疱疹性咽峡炎虽然传染性强,但是一定可防可治,相信在家园的共同配合下,幼儿一定能拥有健康的身心。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与手足口病有部分相似,以至于一些家长误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手足口病”,为此紧张不已。其实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可总结为以下方面:

相同点: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有很多是重叠的,高发与六一前后五岁以下儿童中,以粪口传播或呼吸道传播为主。

不同点

1、发病部位不同

虽然这两种疾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但疱疹发病部位不同,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幼儿仅口腔局部有疱疹皮损,不像手足口病那样,口腔、手、足和臀部甚至全身泛发疱疹。

2、病程、机体受损程度不同

手足口病可能会转成重症不同(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而疱疹性咽峡炎的自然病程为1—2周左右。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将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混淆,但也不可对疱疹性咽峡炎掉以轻心,若发现孩子出现发烧、喉咙疱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每天坚持在家晨检,督促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医院进行就诊,为了杜绝传染病在园内传播和蔓延,就诊时让医生开诊断证明。

请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幼儿所在班级老师,幼儿病愈入园时将康复证明带到保健室交给保健老师,保健老师对幼儿进行检查确定痊愈后方可进班,如果诊断为传染病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老师,不瞒报、不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感谢您的配合与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bbzxyxy/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