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涞水某幼儿园发现儿童疱疹性咽峡炎
今天,正在上班的同事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班里发现一位小朋友因患咽峡炎发烧,为防止其他同学被感染,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家里观察。小编在和其他宝妈聊天时,也有宝妈反应现在村里的诊所多有发烧症状的孩子就医, 下面我们来普及一下啥是咽峡炎,我们要怎么预防和治疗。 初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不少季节性爆发的病毒也开始蠢蠢欲动,记者今医院了解到,目前正处于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阶段,而且传染性较强,一定要加强积极防控。 “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 类似于手足病毒,但并非新型病毒所致,而是一种小儿常见病。 它多发于夏秋两季,重症概率也要小于手足口病,家长们不必因此恐慌。 1、发病原因: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宝宝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自洁”功能差。
2、潜伏期:一般有1~2天(不超过3天)的潜伏期。这期间,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3、发病症状:表现为咽部红肿、疼痛,咽颊部及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由于疼痛,患病的孩子会不想吃东西、流口水。同时,可能伴随高热、惊厥等急症,医院就诊。
4、感染人群:以过敏体质、抵抗力不强的1岁到5岁的学龄前儿童为多发。
网传家长亲吻孩子会导致该病的发生,于是不少人呼吁不要亲吻孩子,说此次病毒是通过亲吻、唾液飞沫传染的。 事实上,这种做法确实能降低疾病交叉感染的概率,但口腔传播并不是引起儿童疱疹性咽峡炎高发的主要原因 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而飞沫是主要的传播渠道,带有病毒的唾液、分泌物、粪便等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手的接触传播。据有关资料显示,即使是相距1米的距离,也有可能让病毒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托儿所、幼儿园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有孩子感染,其传染性与手足口病一样。所以,患病的孩子一般要采取隔离措施,需隔离三周。幼儿园要保持通风、定期消毒,勤让幼儿洗手。 预防是关键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避免接触其他已经患了手足口病的孩子。另外,注意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动作。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勤消毒 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并避免幼儿将其放入口中咬弄。 3、多通风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4、营养均衡 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为孩子准备食物时,请将食物彻底清洗干净,并加热煮熟。多吃蔬菜水果,同时要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5、少到人多密集的地方 “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如果孩子咽痛而流涎、拒食,婴儿日夜哭闹、不能睡眠,这个时候要引起注意。 医院黄彩全主任提醒大同的宝妈们:一旦发现孩子突然呕吐、高温在39摄氏度左右,一定要抓紧就医。除了按医嘱服药外,家长应给孩子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bbzxyxy/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幼儿健康警惕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近期高
- 下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家长如何为孩子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