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疱疹性咽峡炎高峰期防治要怎么做
手足口病还未过去, 又出现了一个这段时间小孩子容易中招的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 据小编所知,部分幼儿园还因此停课了 1何为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2与手足口病有何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手足口病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等疾病。而疱疹性咽峡炎仅仅是口腔里起疱疹,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所以相比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没那么严重。 3使用抗生素有效果吗? 因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所以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4如何第一时间判断是疱疹性咽峡炎? 1、小孩子发烧、流口水、拒食。 2、喉咙有疱疹或者晕斑。 如发现以上几点,特别是看见喉咙有疱疹就可以确认小孩子中招了。 5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理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6疱疹性咽峡炎治疗和养护 1、如发现小孩子是疱疹性咽峡炎需及时就医,勿去上学,如家中还有小孩,要做好隔离措施,预防传染。 2、因是病毒感染,所以使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 3、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抗病毒的药物。 4、从长远呵护孩子免疫力来讲,首选中医治疗。 7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中医怎么看咽峡炎 1从症状来看属于中医“温毒、口疮”等病。 临床常见高热,咽喉肿痛,局部肿痛生疮,甚至溃烂,且具有传染性当属中医“温毒”范畴。从临床来看,近期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来就诊就是高热,体温39至40度,面红,大便不通或硬结,少有鼻塞、流涕,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者部分苔少而干。这是岭南气候炎热,湿与热相结,蕴而成毒,发于咽喉,导致咽峡部生疮甚或溃烂。或热居体内日久,与血相结,导致血败肉烂,成为溃疡。短解:疱疹性咽峡炎它的病机是湿热阻滞,上攻于咽喉,而夏天就是典型的既有湿又有热的季节。 小孩子湿从何而来? 1内伤湿热 来自于脾胃,如平时饮食甜品、冷饮热气的东西较多或者平时饮食过量都会导致脾胃积生湿热 2外感暑热 也就是夏天这种天气 中医如何预防? 1中医预防此病应该着重三个字“热、湿、毒” 1、口服中药汤剂。 2、中药喷喉。 3、日常服用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的汤水。 “配伍小方 小儿清热化痰栓+抗病毒+喷喉+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看到这里, 不如转载、点赞一下呗!!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bbzxyxy/1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和预防比手足口病还厉
- 下一篇文章: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疯狂来袭,请爸爸妈妈们注